首页 八字 正文

释源教你批八字

释源教你批八字

释源教你批八字

小喵将在“名家讲坛”栏目定期为大家推送邹晓丽老师从语言文字学角度对《红楼梦》释源教你批八字的解读释源教你批八字,以飨读者。希望大家喜欢噢释源教你批八字

拓创新境——“假语村言”解(下)

文/邹晓丽

释源教你批八字

以上是“假语”之解,下面我们再说“村言”。

村,通俗、朴实而有乡土气。村言,从语言学的角度说,这是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经过历代的积累、整理、增益、淘汰,然后升华成约定俗成、流传于民间的语言。是经过人民口耳相传提炼而成的通俗、朴素、生动、活泼的民间语言。曹雪芹在第一回中,借石头之口明白地说道:

“更可厌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

很明白,释源教你批八字他认为“村言”才“近情”,才不令人生厌。

曹雪芹笔下“村言”的内涵丰富:有“官话”,即北京话,当时称“京话”,也包括少量南方方言,还有民间俗语、谚语、成语、歇后语等等。

首先,我们看到《红楼梦》中的对话,几乎全是北京话,也就是“京话”、“官话”。即当时在官场、民间广泛交际使用的活的语言。

清自入关以来,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对共同语言的要求十分迫切。因此不能不推行明代以来形成的“官话”。我们仅举一例即可窥其一斑,如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戊申八月甲申颁发的一道“上谕”:

“谕内阁:官员有莅民之责,其语言必使人人共晓,然后可以通达民情,而办理无误。是以古者六书之制,必使谐声会意,娴习语音,所以成遵道之风,著同文之治也。朕每引见大小臣工,凡奏陈履历之时,惟有福建、广东两省之人,仍系乡音,不可通晓。夫伊等以见登仕籍之人,经户部演礼之后,其敷奏对扬,尚有不可通晓之语,则赴任他省,又安能于宣读训谕、审断词讼,皆历历清楚,使小民共知而共能乎?官民上下,语言不通,必致吏胥从中代为传达,于是添饰假借,百弊丛生,而事理之贻误者多矣。且此两省之人,其语言皆不可通晓,不但伊等历任他省,不能深悉下民之情;即伊等身为编氓,亦必不能明白官长之意。是上下之情,扞格不通,其为不便实甚。但语言自幼习成,骤难改易,必徐加训导,庶几久可通,应令福建、广东两省督抚,转饬所属各府州县有司及教官,遍为传示,多方教导,务期语言明白,使人通晓,不得仍旧习为乡音,则伊等将来引见殿陛,奏对可得详明,而出仕地方,民情亦易通达矣。”(《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二)

据俞正燮《癸巳存稿〉(九):“雍正六年奉旨,以福建、广东人多不谙官话,著地方官训导。廷臣议以八年为限,举人、生员、贡监、童生不谙官话者,不准送试。”

从上引史料证明,从明代以来形成的共同语——“官话”,在清全盛时,已成为官场、民间交际交流的共同语。综观成书于乾隆年间的《红楼梦》,语言上既继承了唐传奇委婉、动人、简洁的文言传统释源教你批八字;又发展了宋话本叙事复杂、情节曲折多样、语言生动的白话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大量使用活在民间的语言北京话。所以《红楼梦》的语言真正是生动、活泼,精妙绝伦。如三十六回凤姐回王夫人那段关于月钱的话:

“风姐忙笑道:‘姨娘们的丫头月例,原是人各一吊钱,从旧年他们外头商量的,姨娘们每位丫头,分例减半,人各五百钱。每位两个丫头,所以短了一吊钱。这事其实不在我手里,我倒乐得给他们呢!只是外头扣着,这里我不过是接手儿,怎么来,怎么去,由不得我作主。我倒说了两三回,仍旧添上这两分儿为是;他们说了:‘只有这个数儿。’叫我也难再说了。如今我手里给他们,每月连日子都不错,先时候儿在外头关,那个月不打饥荒?何曾顺顺溜溜的得过一遭儿呢!’”……

转身出来后,对回事的执事媳妇子“又冷笑道:‘我从今以后,倒要干几件刻薄事了。抱怨给太太听,我也不怕!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娼妇们,别做娘的春梦了!明儿一裹脑儿扣的日子还有呢。如今裁了丫头的钱,就抱怨了咱们!也不想想自己,也配使三个丫头。’一面骂一面方走了。”

多么生动、活泼、形象的民间口语、京腔!

正因“官话”是共同语,所以对其传神之处,能够雅俗共赏,人人领会!这也是《红楼梦》所以能广泛流传、全国通行、有不朽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后人评论《红楼梦》“书中多俗语巧语,皆道地北京话”(太平闲人张新之语),是一点不错的。

《红楼梦》既以北京官话为基础,北京口语当然是“村言”的主要内涵。

释源教你批八字

其次,《红楼梦》中有南方话,主要是南京、扬州一带的下江官话和以苏州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在第四回的“护官符”中有“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两句。在贾府掌权的贾母,娘家是史家;王夫人、风姐娘家是王家;主要人物黛玉来自苏州,史相云也是金陵人。因此,在她们的语言中有不少南地方言。如第三回贾母笑向黛玉介绍风姐时说:“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作者已明确交待这是南京话。再如风姐说女儿大姐儿着凉发烧为“发热”、称下贱人为“下作”。又如把洗脸水叫“面汤”(七十七回)、冬天时烤手的手炉、烘脚的脚炉,焐着“汤婆子”等,都是吴语中的词汇。

曹雪芹从题材的需要、塑造人物性格时的需要出发,写了不少江南的风土人情、习俗、景物,必然要使用一些南方民间语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体现人物的气质、情绪。如黛玉的《葬花辞》,只有选用“依”、“煞”、“底”这类“吴依软语”,才能表述出南方少女黛玉缠绵悱惻、细腻、回肠九曲的情怀。总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北京话和南地方言熔铸为一体,天衣无缝,构成其高度完美、成熟、特有的文学语言,这,就是“村言”的另一个内涵。

释源教你批八字

对民间语言,曹雪芹不是简单的照抄、套用,而是精心洗炼、加工、润色、提高。正如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音”中宝钗的一段插话:

“……更有颦儿这促狭咀,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这,就是曹雪芹对“市俗粗话”(实即民间语言)的处理原则:剔除其积垢,润色提炼成活泼、生动、形象、辛辣、深刻而富有生命力的语言。他就是用这种“假语村言”来“敷演”故事,来叙情。

就拿歇后语来说吧。歇后语,即歇去后半句,而后用谐音字把这后半句说出来。又称歇后藏词语。这种表现手法最早起自民间的“解譬体”,即上半截是“譬”,写出人、事、物的特点;下半截是“解”,点明特点是什么,如现在常说的“猪八戒的脊梁,悟(无)能之背(辈)”。在民间歇后语影响下,在魏晋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文人的歇后语。据《颜氏家训·音辞》记载,元帝[南朝梁元帝萧绎(公元552一555年为帝)]时,“有一侯尝对元帝饮谑,....谓‘郢州'为‘永州’,元帝启报简文帝(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公元550年为帝)。简文云‘庚辰吴入,遂成司隶。'如此之类,举口皆然。”

这是简文帝用了歇后语:“庚辰吴入”,指春秋时吴入楚都之时,歇“郢”;“遂成司隶”,指《后汉书》载鲍永三世为司隶校尉之事,歇“永”。鲍永事如下:鲍永之父鲍宣,西汉哀帝时任司隶校尉(掌徒隶巡察,捕巫蛊之官),鲍永于东汉光武建武十一年(公元34年)任司隶校尉,其子鲍昱于光武中元时(公元57年)任司隶校尉。光武尝曰:“吾固欲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故简文帝以后汉抗直不阿的“司隶”为“永”的歇后语。

释源教你批八字

颜之推说:“如此之类,举口皆然”,足见文人用歇后语风气之盛。

这种文人歇后语的起因,是读书人为求功名,必须熟读儒经,因此摘取书中一句话,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复音词,以其中的一部分表示另一部分,如以“而立”表“三十”(《论语》“三十而立”),以“友于”表兄弟(《书·君陶》“惟孝友于兄弟”),以“居诸”表日月(《诗·日月》“日居月诸,胡迭而微”)等。这种游戏的目的是帮助读书人记住古书。后来形成一种文体“歇后体诗”。如曹植《求通亲表》:“今之否隔,友于同忆。”(见《文选》)又如杜甫《彭浦行》“有时经契阔,竟日数里间。”“契阔”表生死,出自《诗·击鼓》“死生契阔”。

曹雪芹继承了文人、特别是民间歇后语简洁、形象、生动的特点,选择其中适合各种人物性格、身份的歇后语,把谐声字改成揭示事物本质的字,创造性地用在《红楼梦》中。让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第六十五回“贾二舍愉娶尤二姨,尤三姐思嫁柳二郎”中,尤三姐怒斥贾珍、贾琏的一段话,是曹雪芹运用“村言”最为精彩的段子之一:

“三姐儿听了这话,就跳起来,站在炕上,指着贾琏冷笑道:‘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咀’的!咱们‘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儿——好歹别戳破了这层纸儿。’你别糊涂油蒙了心,打量我们不知道你府上的事呢!这会子花了几个臭钱,你们哥几俩,拿着我们姊妹两个权当粉头来取乐儿,你们就打错了算盘了!……如今把我姐姐拐了来做了二房,‘偷来的锣鼓儿打不得’。……我有本事先把你两个的牛黄狗宝掏出来,再和那泼妇拼了这条命!”

尤三姐的愤怒,用连续喷射而出的一串谚语、歇后语,真是骂得痛快淋漓。“吓得贾琏酒都醒了”,“禁”得两个纨绮混账“别说调情斗口齿,连一句响亮的话都没有了。三姐自已高谈阔论,任意挥霍,村俗流言,洒落一阵,由着性儿拿他弟兄二人嘲笑取乐。一时,他酒足兴尽,更不容他兄弟多坐,竟撵出去了,自己关门睡去了。”事实证明,只有用这种人木三分、辛辣、形象的“村俗流言”,才能充分刻画尤三姐刚烈泼辣的性格、火一般炽热的反抗性和凛然不可犯的正气,才能使三姐如此光彩照人。其中“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和“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儿——好歹别戳破了这层纸”就是把老的民间“解譬体”的歇后语加工、升华,使它能更形象地揭露事物的本质。当然,从思想内容上说,作者的深刻之处还在于他并没有仅仅限于写尤三姐敢骂、敢怒、敢为,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在这敢怒、敢骂、敢为“说的出来,做的出来”的背后是如何充满了血和泪,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所以破着没脸,人家才不敢欺负。”真正“字字是血”,“一字一泪”(脂批)。尤三姐最终以鲜血、生命控诉了黑暗的“末世”。

再如,就在这一回,兴儿对尤二姐议论风姐时说:“……如今连他正经婆婆都嫌他,说他‘雀儿拣着旺枝飞’‘黑母鸡——一窝儿’……”两个歇后语,把风姐的趋炎附势、弄权抓尖,刻画得多么形象而生动,完全符合风姐的性格。

释源教你批八字

在《红楼梦》中,用成语、谚语、俚语、歇后语,重复使用的不算,共有110多句(见《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卢兴基、高鸣銮主编,第349页)。就以其中民间谚语来说,大约就有二三百条,包括五字谚,六字谚,七字谚,四、八字谚,五、九字谚,六、十字谚,七、十二字谚,八、十四字谚,九、四字谚等九大类,它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同上,第352页)。我们仅举一例:在第十六回,风姐在贾琏前夸耀自己协理宁国府时说。

“……一句也不敢多说,一步也不敢妄行。你是知道的,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坐山看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儿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本事……”

一个尖刻、势利、弄权、好胜的风姐跃然纸上;一幅封建大家庭中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谋私使坏、借刀杀人、陷害栽赃的阴暗、丑恶、齷齪的图画,被描绘得力透纸背。在《红楼梦》中,每条谚语只用一次,只有两条重复使用,一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四回、六十四回),二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二回、七十四回)。前者为刻画李纨、宝钗的卫道士形象而重用,后者是为强调贾府必然衰败的命运,为深化主题而重复。总之,曹雪芹选取的,都是那些简短精练、音韵和谐、易记上口、形象生动、内含深广、富有哲理、发人探省、概括性强的清代民间谚语中的精华。

“村言”的内涵当然也包括这些俗语、谚语、成语,特别是从曹雪芹的运用中可以看出他选择、提炼的原则,看出曹雪芹的语言观。

从对“村言”的强调、应用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是怎样重视学习民间语言。这当然与他从贵族沦落民间的遭遇、经历有关。地位的变化,使他有可能不断级取南北民间俗语的精华,而熔铸成其特有的“村言”风格。

上面,我们对“假语”、“村盲”分别作了阐释,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其内蕴,从而进一步认识曹雪芹语言观的核心。事实上“假语村言”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理解时既可一分为二,又必须将之合二而一。因为在全书中“假语村言”已融成一个整体而成为《红楼梦》语言艺术的灵魂。试举两个例子来证明。

释源教你批八字

贾珍之妻尤氏,出身寒素,虽处嫡长孙媳的重要地位,却无法得到偏爱幼子贾政的老祖宗贾母的宠爱、信任,无权掌管贾府家务大权。更无法与出身豪门又精明干练的王夫人的内侄女凤姐抗衡。因此,聪明、精干但又懦弱的尤氏,在贾府的人事斗争中,常常处于尴尬的地位。所以总怀有自卑、不满情绪。她和凤姐的矛盾,她那股酸溜溜的不满,大多借妯娌间用世俗“村言”取笑、互嘲、玩笑的方式表达。如四十三回他笑对风姐说:“我劝你收着些儿好,太满了就要流出来了。”又如第四十三回尤氏奉贾母之命替凤姐操办寿日,向平儿说道:“我看你主子这么细致,弄这些钱,哪里使去?使不了,明儿带了棺材里去!”为过生日说出“棺材”二字,说明尤氏的心理。如尤氏向风姐敬酒说:“说的你不知是谁!我告诉你罢:好容易今儿这一遭。过了后儿,知道还得像今儿这样的不得了?趁着尽力灌两锺子罢!”

这和她对平儿说的话异曲同工。在贾琏偷娶尤二姐之后,矛盾更加激化。第六十八回“酸凤姐大闹宁国府”时,凤姐蛮横撒泼,满口粗语村言,大发淫威,对尤氏“又啐又揉”,被骂作“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咀子的葫芦,只会一味瞎小心应贤良的名儿!”“作践”得尤氏只有哭、讨饶,“只好听着罢了”。再加上“小叔子”贾蓉丑态百出,“众人想笑又不敢笑”。这场闹剧正是用“村言”活画出末世豪门亲人骨肉之间“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肮脏丑恶,揭示了“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除地”(七十四回探春语)走向崩溃灭亡的必然趋势。而这,正是“末世”的体现。很清楚,作者是用“村言”写出发人深省的“假语”。

释源教你批八字

又如第四十二回“潇湘子雅谑补余音”。黛玉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宝钗称之为“春秋”之法)嘲笑刘姥姥为“母蝗虫”。但这只是为讽刺惜春画的“大观园行乐图”为“携蝗大嚼图”的“雅谑”作引子、作铺垫。黛玉正是用形象、生动的村言口语,嘲笑贾府挖空心思享乐、醉生梦死的俗气和荒唐。这“雅谑”的“余音”中是饱含鞭挞和眼泪的“假话”、“荒唐言”。

总之,“假语村言”是个整体, 其中“假语”(贾化)重在表示作品内在的主题灵魂,而“村言”则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二者珠联璧合,不可分割。

(本章选自《咬文嚼字红楼真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

往期回顾:

作者简介

释源教你批八字

邹晓丽,著名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俞敏先生。其研究以文字学为主,也涉及音韵、语法、《红楼梦》以及文化学诸方面。出版专著《基础汉字形义释源》、《古汉语入门》、《咬文嚼字红楼真味》等。

释源教你批八字

特别鸣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

释源教你批八字

章黄国学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

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

微信号: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公众号主编:孟琢 谢琰 董京尘

责任编辑:刘桐

美术编辑:张臻 孙雯 高佳玉

专栏画家:黄亭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