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要坚守定位王庆批八字的理论怎样,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强化信息披露,合理引导预期,加强监管。”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上海考察时对科创板发展提出要求,并强调了科创板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王庆批八字的理论怎样的定位。
2018年11月5日,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传来“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消息。中国资本市场触及基础制度变革的一场增量改革随之启动。
2019年11月5日,科创板正式提出将满一周年。在这一年中,科创板实现了很多制度层面的突破,发行注册制、放宽涨跌幅、市场化定价,证监会与交易所角色转变,投行、基金角色重塑,投资者更加“波澜不惊”。
“符合预期、基本平稳”,这是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科创板提出一年之际给出的八字评语。
虽然正式交易刚满百天,科创板带给存量市场的巨大改变早已发生咋潜移默化之中。困扰市场多年、曾经似乎不可能解决的堰塞湖几近消失,炒小炒新熄火,新股破发一步之遥,而IPO没有叫停。与此同时,横亘多年艰难推进的证券法修订、集体诉讼制度等也有望借助本轮改革窗口再次破题。
“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充分发挥科创板的改革试验田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此带动资本市场的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这是科创板的使命,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又一次重大改革契机。
从试验田到推向全市场
提出一年、交易百天,时间虽短,但科创板形成的改革预期早已延伸至创业板、新三板以及其王庆批八字的理论怎样他层次的资本市场。
易会满11月3日接受专访时表示,总结科创板一年来的突破,主要有两个方面。支持了一批符合科创定位的企业上市,是其中一个重大突破。
截至近期,上交所已经受理168家企业科创板上市申请,已审核通过84家,证监会注册60家。他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相信科创板会培育出伟大的科技公司。
而科创板最大的制度突破,是试点注册制。易会满认为,这是整个资本市场改革的方向标,处在资本市场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
科创板改革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经济创新转型,二是用这块“试验田”推动资本市场基本制度改革。
作为增量改革试验田,科创板的“试验”主要是在六个领域。
第一,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第二,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参与的询价定价配售机制,推动投行成为真正的投行;第三,放宽涨跌幅限制,检验投资者交易是否理性;第四,市场化的转融券机制,促进多空平衡;第五,创新退市方式,优化退市指标,简化退市环节;第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由交易所审核。
科创板运行至今,有哪些可以推广的经验?第一财经近日邀请十余位业内专家对此进行了圆桌讨论,观点丰富。比如,重阳投资总裁王庆认为,科创板快速开板,开市交易后运行平稳,可复制或借鉴的经验包括注册制、审批流程、强化中介责任、取消上市前五个交易日涨跌停板且放宽之后涨跌幅限制、完全市场化的上市询价规则这五个方面。其中,注册制带来的效果将是信息不对称减少,监管成本和包袱下降。
这些经验将如何推广到全市场?对于这一问题,市场一直存在争议。
有观点认为,不需要太多强调板块差异,可直接将科创板的注册制、市场化定价等经验复制到创业板等其他板块,促进形成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也有观点称,不能将科创板的东西简单复制到创业板,两个市场存在不同的市场定位。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就认为,科创板更强调企业的科技内涵,研究、开发和创新在企业发展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侧重在推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创业板更多则是从企业的成长阶段来定位。从企业的成长形态上来考虑,科创板和创业板有相通之处,进一步市场化的总体精神是一致的,但是在发行方式、信息披露的重点,以及定价方式等方面的具体做法更应该强调差异性。
易会满11月3日也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不是简单照搬照抄。王庆批八字的理论怎样我们将统筹各层次市场的功能定位,结合市场实际,在充分评估论证、确保市场稳定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改革。”来自监管层的表态,一锤定音。
他表示,首先要稳步推行注册制,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更大程度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结合证券法修订,研究逐步推开。
其次,在发行承销环节,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形成以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等机制,实现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在交易环节,放宽涨跌幅限制,配套完善盘中临时停牌、“价格笼子”等市场稳定机制。优化融资融券机制,促进多空平衡。
另外,在持续监管环节,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针对性,树立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并购重组由交易所审核,涉及发行股票的,实施注册制。在退市环节,创新退市方式,优化退市指标,简化退市流程。
开启全面深化改革
除了将制度、机制层面的经验向全市场复制,科创板带来的深远影响超出想象。实际上,仅与一年前相比,A股市场就已经在多个领域悄然发生了改变。
目前,IPO堰塞湖消解,一些新股濒临破发,而股票发行节奏保持稳定。截至10月31日,证监会IPO排队企业423家,与高峰时的800多家相比已经减半。其中,主板166家、中小板88家、创业板169家。
值得注意的是,排队企业中,271家为2019年新申报企业,占比64%。而2017年及以前申报的企业总计44家,仅占10.4%,这当中还有多家是因为诉讼等事项久拖不决的疑难企业,比如乔丹体育。
另外,近期多只新股出现濒临破发的情形。渝农商行发行价7.36元/股,上市当日未封住涨停,上市次日跌停,第三日继续下跌至7.66元/股,距离破发一步之遥。麒盛科技发行价44.66元/股,上市首日大涨后连续两日跌停,“新股不败”的神话正在被打破。
这在三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彼时新股排队积压,市场谈注册制色变,改革投鼠忌器,迟迟难以推进。股票发行节奏也大受掣肘,多次IPO暂停破坏稳定预期。
如今,堰塞湖的消失也为注册制实施创造了条件,科创板实施注册制,证明注册制不是冲击股指的洪水猛兽。相反,在投资渠道较少、直接投资标的稀缺的当下,让更多优质企业更快进入市场,恰恰是满足投资者需求的举措。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易会满对IPO常态化问题态度坚决。他认为,历史上9次IPO暂停,市场不好叫停、市场好就提速,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得发行节奏受到“绑架”,所以,今后证监会将坚持IPO常态化,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且保持监管定力。
随着科创板经验向全市场推广,新一轮改革窗口也随之打开。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之后,再融资、并购重组等许多领域政策收紧,如今则在审慎放松,在严监管下给予更大市场自主性。
同时,记者获悉,证券法修订在加紧推进,有望于注册制授权到期前取得实质进展。
“今后是存量和增量的共同改革,情况更复杂、要求更高。”谈及如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易会满表示,将坚持底线思维,用增量带动存量,同时考虑存量实际情况,在整体市场预期稳定的大环境下稳步推进。
他的这一表态,也是对资本市场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概括。据他介绍,证监会近期明确了12个方面的改革任务,部分论证充分、条件成熟的改革举措已陆续出台,目前正抓紧制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要尽快出台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规则,推动证券法修改,加强资本市场法治供给与投资者保护,加快转变证监会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