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 发
引子
1980年9月28日下午葫芦岛批八字大师电话,营口港2号码头上彩旗飞舞,歌声飞扬,由营口市革命委员会主持葫芦岛批八字大师电话的“营口口岸开放剪彩仪式”正在隆重举行。经国务院批准,营口港作为葫芦岛批八字大师电话我国又一个外贸运输口岸,正式对外开放。
葫芦岛批八字大师电话我国远洋货轮“金刚岭”号已经装载完毕,此刻,它挂起全旗,英姿勃勃地傍靠在码头旁,只待一声令下,立刻拔锚起航。
“金刚岭”是解放后30多年来第一艘光顾营口港葫芦岛批八字大师电话的远洋货轮。它标志着营口港走过100多年的沧桑历程,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渊源
营口港坐落在东北平原南部,辽东湾最北端,大辽河入海口处。
从地图上看,营口港似乎就在渤海边。事实上,它只是个内河港,与渤海之间由20海里长的内河航道贯通。不过,营口港的交通十分便利。沿河而下,可以西出渤海,与我国沿海各个港口、包括国外港口通航。据史料记载,古时候船舶在辽河里逆流而上,可以到达100多公里外的襄平(辽阳)。陆上和营口火车站毗邻,与东北地区重要铁路干线哈大铁路衔接。向北过辽河大桥,和京沈公路贯通。可谓水陆逢源,四通八达。
营口港始建于1847年,1864年正式对外国轮船开放。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列强用炮舰轰开中国的大门。开始疯狂地瓜分。1858年,英帝国主义继《南京条约》之后,再次逼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依据此条约,强行开放牛庄为通商口岸。
牛庄。本在营口上游,距营50多公里。当时是个商贸小镇,一些关内和南方的木帆船经常来这里进行贸易活动,小有名气。但这个港仅仅对外开放了3年,由于航道淤塞严重,大型船舶无法进入,难以发挥港口的作用。英国首任牛庄领事密迪乐经过实地考察,认为牛庄港河道淤塞,而没沟营则地理条件优越,又是牛庄所属口岸,是开埠通商适宜之地,而清政府也希望开埠之地位于海滨远离盛京腹地,因此双方一拍即合。1861年6月,没沟营口岸(后简称营口)以牛庄港的名义正式对外开埠。营口港开港当年,就进外轮302艘、88281吨位。
不久,德,法,日,俄,瑞典,挪威,荷兰等国家,先后把侵略和掠夺的魔爪伸向营口,纷纷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划分势力范围,搞租借地,修建码头。开起各类洋行、商号。1867年,英国率先开设榨油厂,后来又办起“协和洋行”“太古轮船公司”和“旗昌洋行”等。此外还有德国的“利源洋行”“德士古洋行”,日本的“三井洋行”等。他们掠夺我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加工制造出各种商品,再通过港口,或运回他们本国,或运往其它国家销售,牟取高额利润。据史料记载,1901年—1910年,各帝国主义经营口港运走的中国物资每年都不少于100万吨,主要包括大豆,豆饼,煤炭,木材和药材等。同时,他们还把本国在经济危机中生产的过剩产品通过营口港运进东北倾销,主要有鸦片、棉纱、粗布、凌布和铁制品。此时的营口港,辽河里舳舻相接,码头仓库鳞次栉比。它以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对外贸易通商口岸、水旱码头闻名遐迩。据统计,1931年营口港年吞吐量250多万吨,进出港船只1400多艘次,进港船驳最大吨位突破万吨级,全年港口贸易总额高达白银1亿9千6百多万两。
营口港的“繁荣”,给侵略者带来好处,带给营口人民的却是加倍的贫困、无穷的灾难和死亡。
重生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打响。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垮了盘踞在营口的国民党军,胜利的旗帜插上了营口港码头。
解放后,新生的人民政府对营口港的发展和建设极端重视。1949年4月19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就发出通知,“为了增加关内外各解放区的海上运输,发展对外贸易,适应工商业需要,特决定开放营口港。”同年6月1日,“东北航政总局”在营口正式宣告成立,负责管理东北地区有关航政及航运业务,对外行使国家主权。
但连年的战争烽烟,使营口港受到严重摧残。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的“接收大员”们根本不考虑如何治理港口,而是趁机搜刮钱财,中饱私囊。逃离前夕,还对港口设施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到处是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
为拯救营口港,1949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拨发东北币101亿5962万元,于当年就恢复和新建了5座码头,修复了永远角、牛家屯和鸭岛等多处护岸工程,迅速恢复了通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于1950年—1952年间,再次投资5亿9千5百万元(旧人民币)恢复了两座码头。修补护岸5270延长米。还先后投资5亿5千4百万元,修复了仓库7座,露天堆场近13万平方米,可容纳货物6亿4千9百多吨。营口港终于起死回生,且较之以前又有了一定的发展。从1949年到1955年,营口港共完成吞吐任务110多万吨,为支援解放全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和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此期间,还以主人的姿态,接待了来自日本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商船。
但是,这种好光景没能持续多久。
1955年,大连港从苏联的管辖下被收归。大连毗邻渤、黄两海,大连港水深海阔,交通便利,不淤不冻,是天然良港。它以无可比拟的优势,很快占据了东北地区第一大贸易口岸的地位。营口港内河航道长,且长期未进行疏浚,淤塞严重,大船无法进出,港口每年还有4个月的封冻期,不能全年生产。此间,国家曾投资对港口设施进行了一些整治,但收效甚微,每年完成的吞吐量只有30万吨左右,还没有大连港一个泊位完成的吞吐量多,企业连年亏损。国务院给了营口港八字方针:“平战结合,维护使用。”
起征
改革开放的大潮给营口港带来了生机。领导者们立足现实,首先申请开展外贸业务,以解决港口货源和运力不足的问题。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国务院批准了营口港首先开展国轮外贸业务。1980年9月28日,我国远洋货轮“金刚岭”号顺利靠上营口港3号码头。这一举措使营口港的局面迅速好转。当年实现扭亏为盈。
1984年,国家开放的步伐加大,一次开放了沿海14个港口,唯独没有营口港。
1984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来营口港视察。港务局党委书记王希学对他说,“只要让我们开放,我们一分钱也不向国家要,港口效能就会成倍地增加。”
经营口港和省市领导的一致努力,1984年10月15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了营口港的开放请求,同意营口港享受开放港口的政策。
国家批准营口港开放后仅13天后,日本货轮“鹤荣丸”号就靠上了营口港码头。
营口港一开放,外轮纷至沓来,头一个月就接待外轮10艘。1985年全年共接待外轮183艘次,完成吞吐量152万5千吨,比1984年增长81%,实现利润678万元。
为进一步适应开放形势。营口港人对港口设施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和改造,使营口港面貌焕然一新,港口通过能力和效益大大提高。为缩短冬季封港时间,1985年临近开港时,他们尝试用港作拖轮破冰获得成功,比预期提前10天开港生产。1986年,租用了秦皇岛港具有破冰能力的大型拖轮破冰开港,使港口开港时间比往年提前一个多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营口港活起来了,它的变化使人眼花缭乱,成就令人叹为观止。
1985年6月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在新华社记者写的一篇内参上批示:“营口港的经验值得重视,要很好地加以组织,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1986年,《人民日报》《东北经济报》《国际商报》《辽宁经济报》相继报道报道:“百年老港对外开放重现繁荣”“改革促进搞活,百年老港生辉”……
腾飞
20世纪70年代,由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贸易量的迅猛增加,我国港口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1973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给营口港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年仲夏时节,营口港务局和驻港军代处领导率部分机关干部来到鲅鱼圈区,考察和遴选建设新港的地方。这里水深浪小,不淤不冻,是建设港口的不二选择。距营口老港50公里,东临哈大公路和沈大铁路8公里,北去沈阳240公里,南下大连180公里,且距吉林、黑龙江省和内蒙东部地区腹地比大连港更近,交通十分便利。它地处渤海湾内部,深藏于内海,在这里建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975年,营口市政府正式成立建港筹备小组,开始筹备谋划新港的建设工作。交通部也派来几位工程技术人员协助工作。前后经历了8年多的反复论证、勘测、设计、准备,直到1982年10月,国家计委才批准了港区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一期工程拟建设一个3万吨级自卸船煤码头和8个散杂货泊位,并列入国家70个重点建设项目和8个重点建设港口之一。
根据形势变化,营口港领导重新调整思路,提出了“建设新港,改造老港,协调发展,发挥优势”的发展建设方略。
1984年6月20日,3万吨级自卸船煤码头率先开工修建,主要承担晋煤从秦皇岛转运到鲅鱼圈,供华能电厂使用的任务,减缓东北地区能源急缺之危。海上运输由我国刚刚进口的两艘自卸船“北极星”号和“南极洲”号承担。煤炭从船上到电厂的输送过程,全部由电脑自动控制,其自动化程度前所未有。与此同时,其余8个散杂货泊位的建设全面展开,各路建港大军齐聚墩台山下,十里海湾车水马龙,机声隆隆。
经过两年多不懈努力,3万吨级的煤码头率先建成投入使用。经过简单改造,在保留原设计500万吨煤炭接卸能力的前提下,又新增了25万吨散杂货装卸能力,使其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1986年10月2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亲自为码头竣工剪彩,并挥毫留下“营口港鲅鱼圈港区开埠纪念”的题词。
1987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刚进入11月中旬,大辽河忽然封冻。在锚地还有几艘外轮等待进港作业,如果让它们空返,港方就要承担违约责任,经济损失巨大不说,还会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营口港务局紧急向交通部申请,允许外轮到正在建设中的鲅鱼圈港区装卸货物。交通部很快给以答复,允许外轮到鲅鱼圈新港“临时靠泊”。11月25日,鲅鱼圈港区迎来5000吨级日本货轮“东方星”号。《人民日报》载文:“营口港结束了120多年来冬季封港的历史。”
1988年8月10日,交通部正式对外宣布,鲅鱼圈港区全面对外轮开放。自此揭开营口港发展的新篇章。
1987年末—1989年,鲅鱼圈港区的另外8个散杂货码头陆续建成投产,年通过能力达1000万吨以上。营口港被交通部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8个枢纽港之一。
1990年10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临鲅鱼圈港区视察。他认真听取了营口市委、市政府和港务局领导的汇报,看到了港口发展建设的繁荣景象,连声称赞:“好,好!”
今朝
2000年,营口港不失时机地对港口经营体制进行股份制改造,联合大连吉粮海运有限公司,辽宁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吉林省利达经济贸易中心和中粮辽宁粮油进出口公司,共同成立了营口港务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1月31日,公司A股在上交所上市交易。2004年,又发行了7亿元的可转债股份,并在上交所上市交易。这一举措,摆脱了港口建设只靠国家投资的单一模式,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提高了自身造血机能,大大加快了港口发展建设步伐。
2014年10月18日,率先开通了营口港至莫斯科的集装箱班列。
2015年6月12日,开通了营口港—华沙的货运班列。这条通道最终将一直延伸到德国,全程1.4万公里。营口港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港城联动、互联互通的战略画卷,为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作了开路先锋。
现在,营口港辖有营口、鲅鱼圈、仙人岛、盘锦荣兴、葫芦岛(绥中)和石河子等6个港区,连绵100多公里,拥有各类码头103座,辐射辽吉黑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广大腹地。最大的原油码头和矿石码头达30万吨级,和世界上50多个国家、14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关系。港口除了经营装卸、运输、堆存等主体业务外,还兼营港口工程、港口机械设备制造销售、房地产物业等20多项业务。营口港已跻身全国十大港口行列。
2019年,在国务院的指引下,由国家招商局牵头,营口港和大连港携手成立了辽宁港口集团。它们同心协力,优势互补,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推进辽宁沿海港口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作者系营口港务局退休干部)
来源 营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