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李晗
2020年4月9日,武汉雷神山医院,最后一批援鄂医疗队集中撤离仪式上,挥舞国旗的青年医护人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2020年3月5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在抢救一位病情突然恶化的46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2020年2月21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医护人员在病房内了解患者的情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武汉人汪洋自认是个腼腆的人。2020年以来,这个32岁的年轻人在朋友圈总共发了6条动态,5条与抗疫有关。
新近的一条在今年7月9日,那是抗疫题材电影《中国医生》全国公映第一天,他去影院观看,无声的泪水几次滑落。去年1月,汪洋感染新冠肺炎,在火神山医院,是来自山东的援鄂医生护士,将他从死亡线拉了回来。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我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爱与力量。有你们,今天的武汉灯火通明,生机盎然……”漫步江边,他敲下这段话。
---------------
33岁的新武汉人陈婷,原本觉得这座城市很“吵”,车多、人多。这个夏天,她突然爱上了骑行,一有空就穿行在大街小巷,感受它的人间烟火气。经历了疫情,再度打量,“一切是那么生机勃勃”。
一年多前,因为新冠病毒突袭,这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不得不按下“暂停键”。一场来自全国的援救与自救,在这个城市展开。76天后的4月8日零时,伴随江汉关的钟声,祖国四面八方千千万万的同胞们一齐守着屏幕,见证“热干面重启”。
在全国打响的这场与病毒的无声较量战中,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决定性成果。随后,面对黑龙江、北京、河北等地局部地区疫情,我国接连进行有力防控,一次次取得胜利。
用生命与时间赛跑
“搞快点,搞快点,这个事情一会儿都等不得,马上就搞!”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晚,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里,57岁的院长张定宇跛着脚,边加快脚步边对着电话“吼”。
自2019年12月29日起,这家全市唯一的传染病专科医院转入多名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张定宇向全院发出疫情警示,组建隔离病区,防止交叉感染;带领医护为患者采集“肺泡灌洗液样本”送检……这位患有渐冻症的院长告诉自己,在抢救生命的赛道上,必须跑得更快,才能和大家一起跑出病毒的魔掌。
风暴猝不及防地来临,仿佛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大量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的人不断涌入武汉市各家医院。患者“肺部CT磨玻璃样”“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等信息,接二连三汇总。九省通衢的武汉,一时成为疫情的“风暴眼”。
警报迅速拉响。党中央第一时间实施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确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做到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2020年1月23日,农历腊月廿九,上午10点,离汉通道关闭,武汉封城。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尽遣精锐出战,对病人的抢救争分夺秒。
“像打仗一样,每天在ICU工作至少六七个小时。”时至今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教授周宁,仍记得与病毒搏斗的那些瞬间。
除夕前三天,周宁在工作期间感染新冠肺炎,痊愈后隔离期满,他又请缨去一线,2月9日,他作为第一批医务人员来到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医院成立了多学科联合的重症治疗攻关团队,这是与死神较量的“生死特战队”,周宁是护心小分队骨干。
2月12日,50岁的程春生转入ICU,生命垂危。在周宁的主导下,医疗团队为老程用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10天后,老程得以自主呼吸,“你活过来了!活过来了……”那一刻,周宁不禁欢呼。
这动情的一幕传到网络,“活过来了”被网友评论为2020年“最动听的声音”。程春生成为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中重获新生第一人。
不放弃任何一位患者,不放弃任何一点希望,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为让所有患者得到及时救治,2月3日,中央决定建设方舱医院。19天内,16座由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建的方舱医院全部投入运行。600多个集中隔离点迅速开辟而出。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8岁的老人,生命得到全力护佑。
在这座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社区工作者们在默默坚守,公安民警、辅警“逆行”向前;全省58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村),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挺身而出当起志愿者,为战“疫”燃起自己的一份光亮。
“王炸天团”背后的中国力量
“几乎快要撑不住了。”回忆至暗时刻,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熊念坦陈,当时不知道要撑多久,只有一个信念:顶住,就有希望。
疫情初期,这位80后院长率队“抢出”全市首个新冠肺炎定点医院。2020年1月23日,门诊大厅密密麻麻全是人,门诊量一度达2400人次,是设计容量的3倍,刷新这家百年医院的历史高峰。
1月26日下午,四川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138名医护人员进驻,“所有人的感觉是救星到了。”
四川医疗队的专家将现有发热病人甄别分类,控制病人入口,重建医疗秩序。这是武汉红会医院开始好起来的第一个时间节点。随后,对病人分层管理,对ICU病房开始重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不仅在红会医院,除夕之夜起,全国各地的援救队伍陆续抵达。当晚,最初的三支“解放军援鄂医疗队”共450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随后,全国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和965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
这里面,既有多支院士团队,也有年轻的95后医生。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倾力派出“四大天团”,精锐“军团”武汉相遇,隔空互喊“加油”,感动亿万网友。
面对激增的患者与紧缺的床位,1月23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决定参照北京“小汤山模式”,火速建设一所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
疫情严峻,武汉封城,春节休假,工厂停工。中建集团拨付专项资金,组织队伍与资源向项目现场集中,4万名建设者报名逆行出征。全国各地2000多家供应商和分包商行动起来,2500余台大型设备及运输车辆集结武汉。
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石油等央企披星戴月确保施工现场电、网、油、气等供应。中信武汉设计院1天内就拿出设计方案,武汉建工、武汉市政、汉阳市政等众多企业共同参与项目建设。
中建三局90后员工肖帅,原本在广州父母家中过年。得知消息,肖帅驾车赶回武汉。1400公里路程,17个小时后,他出现在施工现场。
工地分布着很多班组。泥泞的滩涂上,密密麻麻的挖掘机夜以继日地赶工。建设者们连轴转,肖帅记得,最累时,“管子上、塑料堆上……只要稍微软一点的地方,躺下就能睡着”。
河南沈丘的冬瓜、上海青,四川资中的血橙……一辆辆挂着“武汉加油”横幅的货车载着全国人民的心意,星夜奔向施工现场。
几千万人当起“云监工”。摄像头扫见繁忙的工地全貌,看不清黄色安全帽下的面孔。正是这些默默工作的人,拼抢出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2020年2月2日上午9点,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4天后,设置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交付。正常情况下,建设这样体量的医院,至少需要两年工期。
2020年4月8日,武汉终于迎来解封时刻。湖北、武汉有序复工复产复市,疫后重振跑出加速度。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各地网友上下一心、守望相助,掀起“我为湖北拼一单”热潮,热干面成了网红食品。2021年一季度,武汉GDP比去年同期增长58.4%。
“这一代年轻人是靠得住的”
“像蜘蛛侠戴上面具,飞檐走壁拯救世界。”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90后的小学教师华雨辰决定为抗击疫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开着自己的车,戴上口罩,梳着高马尾,出门做了志愿者。
“最坏的结果?”她想过,就是被感染。但自己年轻,只要防护得当应该问题不大。
刚开始跟很多青年一样,华雨辰总觉得书本上的民族精神距离自己很远。在她的记忆里,灾难定格在“98年大洪水”,她的父亲在长江旁扛着沙包抗洪;2003年,“非典”横行,她亲眼所见学校给每个学生发预防药品;2008年,汶川地震,她从电视中了解全国人民驰援汶川。这次疫情,给她“上了生动一课”。“好像瞬间把我们为什么而活着的那种底色翻了出来。”华雨辰认为,这种底色,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得知武汉新冠病毒肆虐的消息时,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范湖分院血液检验科医生甘如意正在老家荆州公安县休假。24岁的甘如意决定尽快赶回医院上班,好让在一线防疫疲惫的同事休息。“95后女孩骑行4天3夜返岗上班”的新闻,像大西洋吹过来的暖风,让人在寒冷的冬天看到一股逆流而上的力量。
“如意行”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甘如意去参加宣讲、看抗疫展,认识了同在疫情期间奋斗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觉得自己收获挺大。“那么多敢于站出来的平凡英雄,从他们身上也能感受到背后的精神。”
从前,无论开会还是做事,这个年轻姑娘总不爱表达。疫后一年,同事董莉感慨,现在,甘如意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在外面参加完宣讲活动,也想着赶回来继续做化验科工作,学习行政管理工作。“这是个加速点,加速了她的成长。”
如何看待抗疫中的青年一代?
“面对这次重大灾难,事实证明这一代年轻人是靠得住的。”在武汉疫情最困难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到方舱医院看望医护人员。护士们坦陈,刚来时都怕,接触到病人后,本能的职业操守促使自己干好工作,其他就想得很少。“人就是这样,就像战场上的士兵冲锋,枪一响什么都不怕了。”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窦贤康院士说,回望历史,历经几千年风雨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危难中愈挫愈勇、不断奋起,正是因为有一种宝贵的民族精神在支撑。
“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所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必将让身处其中的年轻人急速蜕变和成长。庚子抗疫,注定是这一代人奋斗精神的原点。”在长期致力研究“中国精神”的专家、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秉国副教授看来,抗疫精神就是苦难中磨砺出的宝贵财富,要把它当作星星之火、放射出可以燎原的光芒。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