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赋》进行到男女主角开启“先婚后爱”的剧情后,口碑是小有逆袭的,豆瓣评分从最初的5.8上升到了目前的6.2。
特别是大婚当天这场戏,女主被男主独自扔在婚礼现场,王儇站在高台上那一刻,面对宾客摘下凤冠,隐忍和霸气扑面而来,犹如看到当年与宫二命运紧紧相连的章子怡。
还有萧綦给王儇上药时的那一段戏,淡妆“怼脸”这一幕充分展现了什么叫做“大银幕”脸的美感。
所以平心而论,《上阳赋》里章子怡的颜值和演技并没有部分网友口中所说的拉垮,她在很多镜头里都保持发挥了影后应有的水准。
但是仅仅如此显然不够,从几个方面来说,这都是一部生不逢时的剧。
01
不尊重创作规律的逆龄势必被吐槽
《上阳赋》的话题点是由章子怡“扮嫩”引爆的。节目组为了宣传,把#章子怡少女感#营销上了热搜。
章子怡发了一条微博,要片方和平台方不要再营销她的“少女感”,可是,她一发这条微博,“少女感”的问题,更被放大了。
原因在于,从大众传播的角度来说,情绪G点最容易引发传播。
像最近几年,大龄演员演年轻角色,惹来争议的例子实在太多。前两年有《如懿传》中的周迅,近有《有翡》中的赵丽颖,《燕云台》中的唐嫣,《大秦赋》的张鲁一,无一例外都是从角色的少年时期开始演,无一例外的都遭遇了群嘲。到了章子怡这里,如果没有声明这回事,说不定大众对《上阳赋》的关注,不会只集中于她的年龄问题。
尤其让网友不满的是,一边是章子怡在演技综艺里大谈“门槛论”,却被翻出发微博夸过Angelababy和孟美岐,对金莎&金子涵的评价有“看人下菜”的双标嫌疑,
另一边则是配合现场打光、后期磨皮等技术手段,让40+的影后硬是“焕发青春”。可惜的是眼神无法骗人,妆容背后透露出来的沧桑感,让章子怡一下子被标上了“丫头教”的标签。
于是反驳“少女感”营销博文发出后,有人用她在节目里说的“演员是一个很低级的职业吗,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来分一杯羹”反过来去呛她,形成一种舆论反噬,让更多人把视角都放在了王儇的脸上,就算后续情节逐渐精彩,也难以唤回流失观众的心。
说影后“扮嫩”,可能是有些说的过分了,但《上阳赋》的她频频让人出戏却是真实的。
和舅舅撒娇的戏份,居然有种奇异的CP感↓
要表现少女的俏皮,选择了吐舌头的方式↓
以至于,全剧演员的年龄都要往上走,于是有网友开玩笑,只有于和伟老师是在老老实实的演一个中年人。
那么20岁时候章子怡能演出原著里那个15岁的王儇吗?估计也不行。
当年她演《卧虎藏龙》,骄纵的玉娇龙惊艳了李慕白也惊艳了世界⬇️
到了《艺妓回忆录》,和两位前辈同框时,“小百合”又清冷脱俗⬇️
这两个角色也都是少女设定,但是一个倔,一个冷,非常贴合她的特质。
如果说个性演员有一个特质的话,章子怡的特质是倔,周迅的特质则是灵。所以,25岁的周迅能撑起小太平的灵动,但是20岁的章子怡演着骄傲的少女,眼神中却是对命运的不妥协。
周迅《大明宫词》唐风美少女扮相已成一个年代的经典。
虽说《上阳赋》中少女王儇的人物设定,很像小太平:天真不谙世事。可这个设定又与王儇世家女的身份相悖,这就更需要章子怡去“演”这个少女。矛盾由此而来:一旦开始“演”,而不是影后挂在嘴边的演员信念感,这种少女气就带了违和。
也有人拿章子怡和演过少女武则天的刘晓庆作对比,认为章子怡之所以显出年龄感,是因为没有毛戈平老师担任化妆。这其实是一种自带情怀滤镜的看法。
过去没有高清摄像机,外加使用了柔纱蒙到镜头前,再有毛戈平的化妆功力加持,演员镜头下自然有种朦胧感,但若是一个没有看过刘晓庆版少女武则天的观众去看,一样是不能细究。
而现在,随着高清镜头的使用,当下的观众骤然发现,15岁的少女竟然眼窝凹陷,仅仅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很多观众失去进一步就演技展开与剧情走向的观看兴趣。
还有人疑惑说,为什么从《大秦赋》到《上阳赋》都坚持用年纪大的演员演角色的少年时期,放弃给年轻演员机会?
这里有不同角度看问题的答案。
其实看章子怡发的微博,小姐姐是信她选择“与角色成长”,选择用自己的演技去展现少女的天真烂漫,是一种行业环境下的无奈“必须”。
从投资方的角度来说,作为出品方飞宝文化传媒的持股人之一,《上阳赋》的成败显然对章子怡不仅仅是去“下凡”体验一把小荧屏的玩法那么简单。投资方有投资方的考虑,控制投资风险很重要。
而大咖位的演员从头演到尾,能保证剧集话题度与热度的持续,就好像《大秦赋》导演解释为什么要用张鲁一演少年嬴政:“前面已经有两个嬴政了,再换第三个,再出来第四个,人物就会跳跃得太快,如果真的再找一个20多岁的演员去演十几岁的嬴政,可能大家也不认可,因为演员能不能驾驭这些戏,真的很难说。”
这个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对于观众来说,却需要另一种回答,因为观众看的是戏,希望看到的是不违和的画面。
《上阳赋》原著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以王儇为例,“她的人生重大事件很多都发生在20岁之前,相爱、丧母、丧子,若用少年演员,能撑起这个阶段的生离死别吗?”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看看豆瓣9.1分、拍于2000年《大明宫词》,其抉择思路无疑更大胆更有勇气。当年“太平公主”这个角色分别由周迅和陈红出演。作为女一,陈红没有干涉导演的创作自由,强行要求演少女太平公主,播出后观众对于两个演员演同一个角色,也没觉得有割裂感。最后就是陈红和周迅两人共同努力,打造了太平公主这个经典的银幕形象。
因而回到近年这个名演员“装嫩“潮流,说到底,是创作上尊重不尊重自然规律和尊重不尊重观众的问题。
而且,当真是没有能出演少女时期王儇的新人吗?小姐姐和鲁豫都不信。
这个话题其实在隔壁韩国有过许许多多成功例子。以小姐姐很喜欢的,豆瓣破8分的《拥抱太阳的月亮》为例,这部剧就是启用了金裕贞来饰演韩佳人的少女时期,也正是因为用了童星,让整个故事前半部分的少年情感更加真挚,故事更具说服力,而这部剧走出的童星,现如今都成了能独当一面的韩剧主演。
国剧最近也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正午阳光去年作品《清平乐》,徽柔与怀吉的少年演员换了3拨以上。
不同时期的徽柔和怀吉,不同年龄段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情感变化,而在角色成年之后,剧方也依然大胆启用任敏和边程,14岁的边程甚至演到怀吉的中年时期。边程和任敏两个青年演员因此脱颖而出。
可见,若只是以少年不能担起演技之论就过于武断,更何况,“少”可以演“老”, 但少女感和少年气,却不是仅仅靠着演技就能出现的。
想一想,我们总是谈中年演员没有机会,又总说演员断层,但明明是该用少女/少年的时候不用,明明是换成几个小年轻演都能当作俗套古偶感动观众几次,都可以更不违和展现前8集少女王儇成长弧光。但《上阳赋》依然选择安排一群资深演员说着玛丽苏的台词,演着剧情不自洽的故事,他们越是认真,越让观众觉得违和。
02
豪华阵容拍了一个过时的故事
《上阳赋》的评分目前看来有可能像《如懿传》一样有口碑逆袭之势,即便如此,后续的热度与播放量想节节攀升也并非易事了,毕竟各方面来说,这都是一部“生不逢时”的剧。
尽管幕后班底都是行业翘楚:导演是执导过《我的父亲母亲》的侯咏;摄影用的是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的菲利浦·勒素;美术设计韩忠与章子怡合作过《十面埋伏》、《罗曼蒂克消亡史》等作品;就连灯光指导也来自《一代宗师》。
这样豪华的班底,确保了整个剧的质感,随便截个图都是电影级的画面。
也正是因为章子怡动用了自己的人脉,用了这么一个豪华班底共谱一段玛丽苏,才让人觉得分外可惜,毕竟看看精美的画面以及章子怡本身的气场,总觉得他们应该拍的是正剧。
更关键是,超强班底“过家家”演了个架空故事还不算,这个玛丽苏故事还是个过时的IP。
原著小说《帝王业》写于2005年,讲述了上阳郡主王儇被迫嫁于异姓王萧綦,后来强强联手篡权。整个故事的精髓在于展现女主的野心,以及夹杂在家人和爱情之间的痛苦,这种主线写爱情,副线是宏图霸业的写法,在2005年的网文界很新鲜,甚至奠定了后续网文世界里女性向权谋古言的套路。
然而,十五年后的现在,就连网文界都不流行这类故事了,《上阳赋》在影视化过程中居然丝毫没有想过这个IP存在过气的问题。
如果说在买IP版权的第一步就选了一个过时IP,注定了这个故事有个过时套路的话,那么改编上,更是深陷玛丽苏漩涡,完全看不出有任何“去其糟粕”的意思。
《上阳赋》前8集只讲了原著3章的内容,不断用旁白来交代背景,讲述人物关系,然后开始展现王儇从小多么受宠。
几乎每个角色的台词,又都要赞叹一遍女主有多不凡。
但是天选之女的设定用原著十几年前的梗显然满足不了加量玛丽苏的心,于是,女主从墙上摔下来,分别被白月光初恋和男主恰到好处接到并对视的戏份用了两次,又有后续买面具偶遇男主,吐槽被发现结果男主一见钟情“哇这个女孩好特别”梗一次,女主被人设计差点和太子生米煮成熟饭的戏份一次…..
这些在原著里完全不存在的套路,广大观众看了多少年了?就算要展现女主多么不一般,多么吸引人,为什么要用这种审美倒退十几年的梗呢?
没能获得任何新鲜改编不说,权谋与朝堂的故事,更是展现得如儿戏。
《上阳赋》讲的是架空故事没错,可凡是学过中国古代史的观众,一看剧情就能明白这个故事的背景脱胎于东晋。“旧时王谢堂前燕”七个字虽短,却浓缩了世族大家几百年的运势沉浮,合则各占半壁江山,分则相互制衡,原本其实可以在这条线上做足文章。(歪个楼,于和伟老师那张非常正剧权臣的脸,完全可以把这个故事往厚度上改。
但《上阳赋》没有这么做。
太子是憨憨的,其他两个皇子也臣服于女主的魅力之下;被架空的皇帝有真爱,被下个毒就算是权谋牺牲品了;后面还有草原出身的异族反派对女主心生爱慕,之后是先婚后爱,守护百姓江山…这些剧情又都在观众“意料之中”。
你要说这是大女主剧,没必要在权谋上刻画太详细,那也可以,但是后面的女主成长进阶路总得有说服力一些吧?
即便已经尽力渲染王儇的聪慧,但看到现在,一个陷于小情小爱个人格局里的美女,你让人怎么信服于她是能“拳打甄嬛、脚踩如懿”的狠角色,是个真正能搞事业的“大女主”?
更何况,现在的观众对“大女主”有更新期待,并不是说观众对“大女主”不感兴趣了,而是对于一路开挂的女性叙述这种跟风套路,腻歪了。
《上阳赋》跟风于《甄嬛传》之后,被积压了几年,如果早五年播出,或者这个故事还能有市场,但是如今还在试图用权力和谋略服务于女性视角对女性故事的想象,还在用所谓女强与权谋作为搞对象的遮羞布,试图去迎合下沉市场的偏好,显然是对现如今观众的口味和审美有一种错误的低估。
过气IP传递过气女性价值,国外的大女主题材都进行到了《后翼弃兵》这种讲述女性应该如何被当成一个正常人看待的“大女主”爽剧了,我们的大女主题材能不要再砸钱在过气题材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