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风景,而历尽沧桑,见证时代巨变的60后,也已渐渐变老了。
一群60后聚在一起,不再是天真狂野的梦,而是变得爱回忆了,回忆以前与现在的生活对比,回忆童年简单的快乐时光,如今很多的棱角已被磨圆。曾经的过往,犹如海市蜃楼,悬浮在远处的天空,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怀想那纯真的童年时光,是一种无言的痛,那时虽然物质生活不丰盈,却是每一个渐渐老去的60后,难以割舍的最美回忆。
在某一个场合,坐在一起,不觉间就会唠起现在,以前。无论是今非昔比,还是物质的富足,那段清贫的童年时光却是再也回不去了。
那时童年,简单而快乐60年代的孩子,物质,娱乐都没有现代这样充裕,想吃点那个时候过年才吃到的美食现在太稀松平常,玩具,娱乐方式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可那个时候的童年,纯真,质朴,简单而快乐。
现在的孩子,几岁都手机不离手,一旦没收,就会闹个不停。回家除了作业就是作业,而那个时候的童年,放学了回家放羊,砍草,帮家里做一些家务。
似乎那个时候那天气也没有那么热,三伏天,河水就是天然的浴池。有时候因为庄稼浇水,河沟了快见底的时候,会有很多鱼虾,河沟里抓鱼,就可以有一顿美味饱餐一顿了。
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菜园子,也有的会种一些瓜果,这时候,小孩子就会成了窃果小盗,被抓住免不了一顿胖揍。那个地方有桃树,果树,梨树.....都脱不了被盗的命运。
捉迷藏,在本地也叫藏瞎,有的小孩守着窝,有的到处找,那个时候柴火垛多,有的也不顾什么形象,只要被人找不到,就是一种胜利。
童年的道具也好找,划两个相隔不远的横杠,弄一块半头砖,竖着,另一个人去打,轮换着。
还有吃过的杏核,桃核,就地挖一个小坑,用你的去敲他的,敲出一个就算你的,掉到里面就算人家的。
还有打包,用纸叠好,有反正,你用你的打他的,只要打翻过来,那个就是你的了。
女生大多踢毽子,跳绳。如果人多了,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都让人玩得不亦乐乎 。
那个时候在学校,男孩子女孩子都很泾渭分明,桌子上划好三八线,不可以逾越。男生和女生纯洁的如同一张白纸。
主要是那个时候,接收到资讯和现在不一样,没有那么多的作业,一些故事道理,除了学校,有小人书,还有就是收音机,谁家有收音机都是一种奢侈,再就是一年难得看上几场的电影,那个时候的电影似乎都是战争片。《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红色娘子军》里,那句我胡汉三又回来了,成了经典台词,《英雄儿女》向我开炮。一部片子看完,在学校都要唠叨半天。
或许那个时候,每个孩子心中都会有一个将来驰骋战场的英雄梦。
那个时候,还有那种自制的火柴枪,仿佛手拿那种武器就是影片中的英雄人物了。
吃的简单,穿的简朴记忆中最早是吃地瓜,一煮一大锅地瓜,吃好几天,还有蒸窝窝头,要能吃一点白面馍,那真是一种享受,吃得特别香,每家每户大都自己腌一些萝卜,这就是咸菜了。
穿的鞋子都是母亲自己做的,衣服,家里孩子多,都是老大的衣服只要能穿,老二继续穿,那个时候有走街串巷的推着小车,有针,有线,还有顶针等等,用一些破布就能换到。
用粮食换个西瓜,弄点井水冰到里面,降温了再吃。
收获完玉米,晾干了,就可以自己炒玉米,把沙土炒热了,放进玉米,有的也会放进黄豆。
玉米嫩的时候,挖一个坑,弄点干柴,烤玉米吃。
还有榆钱嫩的时候,和面子掺到一起,软软的糯糯的,蒸一下也是一种美食。
夏天吃一开几分钱的冰棍,也是一种无上的享受。
那个时候哪有什么电灯,煤油灯的煤油有时候还紧缺,一个小棉芯外面铁皮卷一下,一个小瓶子,就是一个小灯了。晚上母亲就着煤油灯纳鞋底,再早的的时候,父亲每天去村队部,上工分。
现在没有风扇,甚至空调都睡不着,那个时候这些都没有,就一把蒲扇,都会有个蚊帐,似乎天也没有这样的热。可是,有的土炕,还会有那种跳蚤,会不时骚扰你。
孩子们上学,学校也很简陋,简单的小板凳,小桌子,但是没有那么多的作业。孩子们放学后,大多都会帮家人干一点力所能及的活。
过秋,无论是夏收秋收,孩子们都不会闲着,夏收,最早的时候,拔麦子,用镰刀割麦子,因为赶收,大多在地头吃饭,有的孩子就会担负送饭的任务,也有的会弄一个小镰刀割麦子,收完麦子,种上玉米,孩子还会牵着牲口耘地。秋收,扒玉米,一些活都不会闲着。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匆匆数年,当年的60后,已渐渐变老,经历了时代的巨变之后,他们的心想来也已淡然随和。当某一日和自己孙辈说起当年,就像回忆一个遥远的传说一样,可只有他知道,那是再也不回不去一种美好回忆,这种记忆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那遥远的6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