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 正文

包含命运如何演变的词条

命运如何演变

作者:葫芦肥独立撰稿人,《吾言惊奇》主笔

本文在今日头条独家首发

文明的历史,是人类得到缓慢而痛苦的解放的历史。——[法].雨果.《莎士比亚论》

命运如何演变

一万年前

文明是人类的独特造物吗?

还是说,文明是宇宙的必然产物?

当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猿人们战战栗栗走出洞穴,爬上树干四下张望,一步步踏入平原,文明终于抖落了满身的冰封,从浑噩中醒觉过来。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估算,此时的猿人数量,仅仅从100万年前的12.5万,缓慢增长到了532万。

这个时候距离公元2020年还有1万年,这500多万名人类并不知道,自己的族群在1万年之后会暴增至75亿。

命运如何演变

世界以静默回应这一幕,仿佛看到了这群生物背后那个巨大的不可见之物——文明。

命运如何演变

一万年间的文明蜕变

考古学家将1万年前开始的这一全新时期称为“新石器时代”,从这一时期起,磨制石器开始大量出现,人类的人口数量、生活质量,也在这一时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最初,人类以小股分散的形态,在广袤的大地上狩猎、采集,以资果腹,与50万年、100万年前并无太大差别。由于动物、植物的分布范围极广,而且生长规律也各不相同,需要不断游走才能获得食物。

有学者认为,得益于环境气候的良性恢复,这时的人类,食物来源并不匮乏,甚至拥有一些闲暇的时光。可是,食物时多时少却是一个大问题——少了吃不饱,容易饿死;多了存不了,要么浪费,要么吃了生病。

人类的原始文明在这样的困境中度过了2000年,终于开始求变。

学者们推测,在水草丰盈的草原地区,人们发展出驯养畜牧的技术,过上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而在某些雨水充足的平原地区,由于河水周期性泛滥形成沃土,人们根据自然气候节律逐渐掌握农耕技术,从采集者转变为耕作者,形成了稳定规律的定居生活。

就这样,原始文明分化出两种形态:农耕与游牧。

这两种文明都为人类带来了食物来源的解决方案,但是,农耕文明真正将人类从被动觅食的困境中解救出来、转变成主动的食物生产者,这场变革的意义与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因此,也被学者们称为“农业革命”。

在第二个2000年间,农耕文明促使人类出现了定居的村落。

对此,历史学家吴于廑提出过“两个世界”的概念。

命运如何演变

即:以亚欧大陆的东头为起始,经过兴安岭、燕山、阴山、祁连山、昆仑山、兴都库什山、萨格罗斯山、高加索山,到欧洲境内的喀尔巴阡山,可以视为一条“农牧分界线”,在此线以南为农耕世界,以北为游牧世界。

当然,这是站在世界史的宏观角度看的。从发展的演化来看,最初的农耕世界还十分微渺,做不到划界而分,倒更像是处于游牧世界的包围当中。

不过,农耕的优势很快展现出来——稳定的发展、丰盛的生活资料,为社会分工创造了必要条件,村落催生城市,分工催生阶层……于是,第三个2000年成为爆发期,在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爱琴海地区,纷纷成长起各具特色的以农业为主体的文明,今天世界上的诸多民族与国家,都源于这些被称为“亲体文明”的早期文明。

在随后的3000年中,随着农耕世界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与游牧世界开始了摩擦与冲突。

冲突的结果,往往是游牧世界以强悍骁勇的体质征服农耕世界,又在漫长的共处中被农耕世界深厚的文化势能所同化。

文明的空间版图,就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拓展。

直到公元15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在维也纳落败,中世纪旧大陆的文明体系因纷争而被清理、重置,许多地区产生族群迁移,大部分政治组织、宗教势力的分布与力量形态,也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文明的疆域几乎扩展至整个旧大陆。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纷争,至此尘埃落定。

不久,西方出现了工业革命,这是由农耕世界孕育而出的新时代——工业文明。

工业文明为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处境与命运。

近500年来的世界史,既是一部工业文明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工业文明对传统农耕文明的征服史。

而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数的人为灾祸、埋下巨大的生态隐患。

命运如何演变

人类的文明究竟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人类是否需要主动干预?又是否有能力干预呢?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个问题,却又似乎无从着手。

命运如何演变

如果文明是一种超级生命体

我们不妨换一种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如果抽离具体的人类纷争细节,将文明视作以人类为培养基质而生长的独特生命体,那么,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可以简化为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

当地球诞生出生命的那一刻,一种叫做文明的超级生命体准备在地球着床,此时,可以说地球上有多少种生物,文明就拥有多少种可能的未来。最终,文明选择了人类,开始萌芽。

在最初的原始时期,文明不断改变形态、缓慢地蔓生、试探环境。

逐渐适应之后,文明便以游牧的形态攫取资源、探索边界,以农耕的形态建立稳固的基点,以抵御环境变化带来的倾覆风险。

当农耕形态所能支持的蔓生程度受到局限时,文明开始质变,用资源与环境换取自身的发展,这就是工业形态。

当工业形态的文明开始触及地球资源与空间环境的边缘时,也就又进入了需要质变的临界区。

这就是当下人类文明的处境:一个需要成长的生命体,存在于一个受限的空间中。

命运如何演变

如果你就是文明,你会怎么做?

以简单逻辑来看,一般有3种方案。

一种是像衔尾蛇一样的自毁式内卷,以蛮力消除自身的一部分,削足适履。

一种是开辟出新的空间,用以满足成长的需求,继续壮大。

一种是在受限空间中建立良性循环,让消耗与新生达到某种平衡,以求存续。

第一种当然不可取,以现时的文明发展速度,很快又会面临瓶颈,并且由于工业形态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得不到本质改善,生存空间会随着文明的存续而急速萎缩。

第二种,是目前世界大国都在研究发展的太空路线,然而,要征服外层空间,需要克服巨大的距离与环境障碍,对于目前的人类文明来说,想成为多星球物种,要走的路还很长。

第三种,就是生态文明的概念。由中国生态学家叶谦吉于1987年首次提出概念阐述;2007年中国学者张荣寰进一步将其定性为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2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是第一次有人类政体站在整个人类文明的立场提出关于发展走向的主张。

但是,仔细想想的话,其实也并不奇怪。

命运如何演变

时间回到新石器时代的第二个2000年,文明的曙光初现。

苏美尔文明在两河流域种起小麦,埃及文明在尼罗河流域定居,达罗毗荼人在印度河流域建起哈拉巴文明,米诺斯文明则在爱琴海地区开始耕作……

当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燃起第一缕篝火之时,他们可能从未想到,与他们同期的数个“亲体文明”会逐渐湮灭在历史之中。

而他们的星星之火,竟然能够绵延数千年,甚至要去探照头顶的那片星辰。

如果文明是一种超级生命体,那么,它一定会为自己选择一种最具韧性的发展形态。

文明,究竟会如何选择?

命运如何演变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敬请您关注我的头条号「葫芦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