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估值 30 亿美元,被称为硅谷独角兽的可穿戴设备公司 Jawbone 倒下了。英特尔也宣布砍掉 3 年前收购来的健康手表公司 Basis,专注虚拟现实技术。
和几年前浩浩荡荡宣称要干翻智能手机相比,现在的智能穿戴市场似乎冷淡了许多,难道智能穿戴真的翻不出什么风浪了吗?
智能穿戴:我的前半生时间回到 2012 年,Google Glass 发布之初就引起了极大关注,当时还有不少人认为,这将是下一个「iPhone」。
一款「革命性」产品。
Google Glass 是一款 AR 智能眼镜,镜片上配备了一个头戴式微型显示屏,支架上则集成了触控板,使用者可以通过这个触摸板进行操控,也可以用语音输入进行交互。
拥有地图导航,拍照录像、视频通话等功能的 Google Glass,几乎和一台智能手机没有区别。但商场反应却事与愿违。2014 年开售后,因为续航能力差、容易侵犯隐私等问题,不到一年时间,Google Glass 项目就宣布暂停了。
Google 只在官网上挂上这么一句:
感谢你与我们一齐探索,探索之旅仍未结束。
苹果则推出了智能手表 Apple Watch,但它并不是为了取代智能手机,毕竟 iPhone 可是苹果的摇钱树,搬石头砸自己脚的事儿苹果才没这么傻。
Apple Watch 希望可以通过手表对手机进行一些功能上的补充,比如测试心率,记录血糖等健康信息。
但是,尽管 Apple Watch 背靠苹果霸霸这座大山,但是命运也和 Google Glass 没有两样,雷声大雨点小,根据第三方分析机构 Slice Intelligence 的一份报告,200 万的首日销售量就是 Apple Watch 的销售数字顶峰,然后便是一路下滑。
真·出道即巅峰。
为了给这个儿子贴金,苹果曾找过 Drake、Karl Lagerfeld、Beyoncé 等名人在社交网络上炫耀他们的「苹果表」。
之后又联合奢侈品牌推出土豪版 Apple Watch,接近万元的价格更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和爱马仕合作
但「苹果表」销量依然不温不火,尽管苹果的 CEO 库克还是十分乐观地称:
Apple Watch 的需求很强劲。
不够实用,缺乏杀手级应用是可穿戴设备的通病。多花钱,就为了少掏几次手机,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这真的有必要吗?并且很多时候这些可穿戴设备还不是补充手机功能,而是提示你看手机。。。
目前看来,智能穿戴设备只沦为小部分人的玩具了。
(而且是这么玩的)
智能穿戴的未来?来到 2017 年,各种大同小异的智能穿戴已经无法轻易打动普通消费者。
其实在谷歌的智能穿戴项目列表里,还有一个和 Google Glass 同期诞生的智能穿戴项目——谷歌隐形眼镜(Google Smart Contact Lens)。
隐形眼镜内嵌柔性电子传感器和一个天线,能提供机器人视觉,只需要眨一下眼镜,能够拍摄你看到的画面,而且他还能够实时监测身体的血糖情况。
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这种高难度的产品目前想要开始临床试验还为时尚早,不过这倒是给智能穿戴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思路——和人融为一体。
东京大学的 Takao Someya 教授和他的团队研发了一款更加充满未来感的可穿戴产品——e-skin(智能纹身)。
只需要其贴在皮肤上,就可以透过测量光来检测皮肤中的血氧水平。
美国麻省理工实验室的博士们开发的金箔纹身 DuoSkin 就更强了。连接你的电子设备后,它能完成控制操作:
根据你的情绪波动,纹身能产生相应的变化:
最屌的甚至可以内置一个 NFC 芯片,完成各种近场通讯功能:
重点是,DuoSkin 制作起来并不难。首先,制作者可以通过任意制图软件,先预设好自己想要的纹身造型:
然后用一次性纹身的压模机器,把图案压在特殊的金箔纸上:
接着,将金箔纸上的图案一点一点扣下来:
然后贴在身上就大功告成了:
目前开发团队还在继续捣鼓这玩意儿,未来用户有希望通过这款金箔纹身完成更多样的任务。就是怕太好用,以后贴得满身都是。
Geek君有话说虽然 Jawbone 倒闭,英特尔退场,但智能穿戴仍然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时隔两年,当初被谷歌砍掉的 Google Glass 又以企业版的称呼对这个市场来了一记回马枪,要帮技术工人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Forrester Research 的预测,到了 2025 年,美国将会有近 1440 万技术工人佩戴智能眼镜。
苹果也似乎在藏着捏着暗地里做苹果眼镜。可穿戴设备,仍然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