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口10月24日电题:中国林草经济加速发展推动生态产品“增值变现”
新华社记者罗江、陈碧琪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黎母山片区风光(9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蒲晓旭 摄
日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布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成果——2019年度GEP达2451.3亿元。摸清“绿色家底”后,这一公园生态产品价值有望加快转化:实施生态保护补偿,开展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挖掘生物基因资源并应用于食品、制药、园艺等产业……
GEP,通俗讲,就是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近年来,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各地特别是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围绕它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
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意见》提出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加快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着力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
塞罕坝机械林场风光(8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牟宇 摄
“十三五”期间,中国累计完成造林5.45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增强,为中国实现这一目标奠定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和资源基础。
近日,2021中国林草经济发展博鳌大会在海南举办。大会透露,中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已从1994年的1337.5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逾7.5万亿元,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量、消费量、贸易量最大的国家。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封加平认为,这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力例证。
番赛村村民在山坡上的茶园采摘春茶 (无人机照片,2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黎多江 摄
中国林草经济的加速发展,使“生态美百姓富”的愿景成为现实。“十三五”期间,各地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助力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许多地区,油茶、花卉、竹子、森林旅游康养等特色林草产业成为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推动生态产品供需有效对接,带动农村人口就近就地致富,塑造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地处中国海南五指山深处的黎族村庄番赛村,村民过去砍山开荒种水稻仅能自给,贫困率高达50%。几年前,当地政府引导村民发展高山云雾茶。这个村党支部书记王梅珊介绍,村里800多亩茶园亩均年收入达6000元,“政府投资建设的茶厂今年投产。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风光(9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蒲晓旭 摄
中国林草经济的加速发展,将中国消费者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转化为供给,形成经济发展新增长点,让生态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封加平介绍,中国林草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约有100亿亩林地、草地、湿地和沙地,土地资源可观;约有3.5万个高等植物种类,有1.2万种药用植物,生物资源丰富。此外,中国木材、食用植物油、生物药品等林产品市场广阔。
资料照片:橡胶树刚割开的胶口流出新鲜胶液。
中国林草经济的加速发展,为培育中国林草战略性新兴产业搭建了大好舞台。目前,中国已涌现一批林业高新技术,如竹缠绕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生物炭基肥生产技术等,不断赋能绿色发展。
橡胶树经过数十年采集,将难以再产出胶乳,之前的命运是成为柴火。20世纪70年代,中国热科院科研人员运用化学技术,将它们变成制作家具的木材。如今,这个机构的团队成功攻关第二代橡胶木改性技术,不添加化学制剂,仅通过热改性技术炭化橡胶木,显著提高其稳定性和耐腐性。
团队负责人李家宁介绍,炭化橡胶木的品质已接近中档热带雨林天然硬木,且生产成本较低。橡胶树是速生人工林木材,供应量稳定,推广炭化橡胶木将缓解实木家具产业的国内原料紧缺现状。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片区风光(9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蒲晓旭 摄
中国林草经济的加速发展,也为加强绿色国际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2021中国林草经济发展博鳌大会期间,国外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期待中国分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经验。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说,林业和草原养殖业既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推动上合组织范围内疫情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确保上合组织各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期待各成员国围绕相关领域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