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114周年。这一天,住在北西皇城根南街9号院中的老人早早起了床,穿戴庄严而隆重后便准备前往毛主席纪念堂。
家人们试图阻止已经八十六岁的老人,理由有很多:他刚刚出院不久、身体情况非常不好,走路也需要人搀扶了……
但老人用一句话回绝掉了所有的劝阻:“这是我最后一次去看主席了,你们就让我去吧。”
这位老人就是华国锋。多年来,华国锋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在每年的毛主席诞辰和忌日时隆重出门,前往毛主席纪念堂看望毛主席。
2003年12月26日上午,82岁的华国锋和夫人到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资料图片
他是最熟悉毛主席纪念堂的人之一,设计方案经过了他的批准,奠基仪式时他亲自培土,每年固定来两次瞻仰毛主席遗容。但是,再熟悉都不影响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再来看主席一次。
每次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华国锋都要亲自领着家人和工作人员喊行礼令:“向伟大领袖毛主席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八十六岁的这一次也不例外,尽管已经无法站直身体的他做鞠躬这个动作已经十分费力了。鞠躬过后,他绕着水晶棺走了三圈,来到休息室后他不断端详着周围的陈设,仿佛要把他熟悉的一切再次深深刻在心头。
在这里他最熟悉的当属那个躺在水晶棺中的人。华国锋一路走来,毛主席是他最坚定也是最优秀的领路人。
1976年,毛主席与华国锋在一起
1971年2月,毛主席点名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华国锋,将他调到北京担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不久后升任组长,主管全国农业发展、财政管理、商业规划等方面的工作。
这是华国锋进入中央的第一步。他之所以能得到毛主席的青眼,主要是因为“老实”。
毛主席曾经三次称赞华国锋“老实”。第一次是在1955年,时任湘潭地委书记的华国锋在这年的6月19日初次受到毛主席接见。
湘潭是毛主席的出生地,他对这里自然格外关注。见到湘潭市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发展情况后,毛主席对华国锋的印象非常良好,称赞他:“你这个年轻人还是沉了下去的。”
1951年,任中共湖南湘潭县委书记的华国锋同志。
因为湘潭地区的农业合作化成绩斐然,华国锋被安排在10月上旬的七届六中全会上发言介绍湘潭地区的情况。
会上,毛主席特意向其他领导人介绍称:“这个年轻人是我的父母官,一个老实人。”此时的华国锋28岁,与当年毛主席参加中共“一大”时同龄。命运的安排有时就是这么巧妙。
第二次称赞在1963年。当时正值困难时期,粮食成为了大问题。湖南在全国粮食增长率中都属于倒数。
然而,位列倒数的湖南,在1959年各地粮食告急时调出了17亿斤粮食支援全国。湖南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时任湖南省副省长、主管农业的华国锋居功至伟。
这样的情况让毛主席非常欣慰,他叹道:“湖南的名誉还好啊!”
1955年,毛泽东在视察途中和湖南省委的负责同志谈话,(左一为华国锋。)
1959年后湖南省伟大改组,毛主席便提名华国锋担任了湖南省委书记。1963年1月16日,毛主席在长沙同华国锋等人谈话时又谈到了粮食的问题,华国锋坦诚说道:“田瘦了,牛瘦了,人瘦了,产量不可能那么高了。”
在当时很少有人对毛主席说这么坦诚的话,这话虽然不中听却实实在在,毛主席听完后称赞道:“你讲的是老实话,你是个老实人。”
他又对在场的人说道:对党内讲真话的人要给予照顾和支持,讲假话的人要针锋相对。
华国锋被调到中央任职之前,毛主席又向多人称赞了他。1967年6月,毛主席对湖南军区负责人说:“华国锋是一个老实人,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同志。”
1970年与美国友人斯诺谈话时也特意提到了华国锋,将当时还未满50岁的他称为“老人”,显然是信任的意思。
1970年,华国锋在长沙郊区插秧。
能够多次获得毛主席“老实”的称赞,能够收获毛主席的信任,华国锋所凭借的不是别的,就是在基层踏踏实实的工作。
例如1961年12月,他曾经亲自到“后进大队”)湘潭姜畲公社蹲点,坚持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带着工作组一户一户调查,解决当地群众生活困难问题。
为调动农民积极性,他在当地进行了试点,改变粮食分配的政策。最早的粮食分配政策是以人口为标准,这样的分配就让人口多、劳力少的家庭反倒比劳力多、人口少的家庭分配到更多的粮食。
华国锋取消了“基本口粮”,改为按劳分配、对困难户加以照顾,大大增强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1965年,华国锋同志在韶山冒雨检查工程质量
按劳分配的做法从一个大队开始,被华国锋逐步推广全湖南省,他调到国务院后又向周总理建议推广到全国。
1962年他再次到姜畲公社就如何办好生产队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人都是有惰性的,农民们其实很怕因为政策的改变,特别是种植作物的改变而影响亩产量,因此每一次新的农产政策出台时都需要找到合适的点说服农民。
对此,华国锋采取的办法是亲自到工作组到谷沙塘、枣子园等生产队组织座谈,帮助大家改变观念。
除了从道理上说服,他还具体摆出了增加副业的好处和有利条件,并结合各队条件推荐了不同的、可靠的副业门路。
工作组给农民们一笔笔算账,告诉他们每一个劳动日都可以分到一元多,每个人可以分到500斤粮食。农民们办生产队、充实集体的信心就这样被建立起来。
1968年10月1日,毛泽东、周恩来与华国锋在天安门城楼上
他关心农业不仅仅局限于落实政策上,也切实关注生产中的每一个问题。1963年时他发现近几年湘潭地区的耕牛数量一直在下降,1962年的耕牛头数比1957年减少了4.3万头之多,比1961年减少了5200头,全区有16.6%的生产队严重缺牛。
在非机械化时代,缺少耕牛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他亲自进入基层考察了耕牛头数减少的七点原因,从根本问题出发提出了增加耕牛数量的可行方案。
除了耕牛问题外,1963年湖南地区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天灾:这一年湖南发生罕见大旱,有的地区连续十个月没有下过一场有效的雨,有些生产队吃水非常困难,甚至有的都没有水吃。
华国锋同志在大庆
平江县长寿公社就是一例,这里塘坝干枯、农田龟裂。华国锋再次深入一线,亲自来到长寿公社宣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带来水利技术人员帮助大水、测量。经过勘测,这里几年后建起了黄金堰水库,保证了该地区3.8万亩土地旱涝保收。
这一年10月20日毛主席来到长沙,同华国锋进行了一次单独谈话。华国锋汇报贯彻农业六十条以来的农村情况变化,特别提到了自己在毛田蹲点了解到的情况。
毛主席对此很感兴趣,问道:“毛田在哪儿?哪个毛?”华国锋答道:“在岳阳,毛主席的毛。”
毛田是1962年冬天,华国锋到岳阳时听县委书记汇报的典型,他随后便亲自前去毛田实地考察,发现当地家家户户门口挂着大块大块的腊肉,与其他地区的困难形成鲜明对照。
华国锋同志晚年
当地区委书记徐志龙介绍道,解放前这里本来叫做“茅田”,它位于大云、相思、铜鼓三座大山之间,是绝对的“穷乡僻壤”,在总共20万亩的山地中只有5万亩残林,其他地方都是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夜非常严重。
耕地和村庄零星分布在大大小小八千多个山头和五千余条沟壑中,每人只能分到7分多一点的耕地。耕地数量少,亩产量也不高,即便是丰年也只有两百多斤的产量,人们只能以红薯充饥。
解放后,区委为这里修建了水库、渠道、公路,又抓紧建立了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然而天公不作美,1959年大旱后,毛田人民在山上种植的八百亩油茶连苗都没有保住。
区委又专门组织大家四上云山,从国营林场中取经,终于在这里建成了第一个林场,随后油茶成活、实验梨园建成。
华国锋同志晚年
初步的胜利鼓舞了毛田人民的斗志,三年困难时期中毛田人民大干三年,建设了上千处大小水利设施,低产田也被改造为高产田,一季水稻改为双季。
因而,当天气好起来后,毛田的经济恢复相当快。1962年这里亩产达到了690斤,造林三万多亩,山上种植了桑树,养蚕成了另一条致富路径;棉花种植面积达到1890万亩,当年收获皮棉六万斤。
华国锋前来考察的时候特意爬上了附近的大山,站在介头水库的大坝上放眼望去,四周的青山、梯田、水渠令人心情愉悦,他不由得感慨道:“这是真正的人定胜天!”
他在毛田停留了几天,白天翻山越岭查看当地山水田林建设、同群众谈心;夜晚召开调查会,将毛田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毛田的经验很快被华国锋推荐到省委,1963年春天他再次带领调查组到毛田全面调查、总结经验。
这样一个在困难时期生产没有下降、反而大大发展的典型毛主席听了也非常感兴趣,他认真听华国锋汇报了两次。
毛主席
后来毛主席去到上海时,还将毛田经验介绍给了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毛田经验也被写成了《可贵的革命干劲》,刊登在当年第十、第十一期《红旗》合刊号上。
多年在基层工作的经验、诚实的品格是华国锋能够从众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进入中央工作后他成为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重要助手,能力和眼界提到了进一步提升的同时,诚实谦逊的品格始终没有改变。
因此,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华国锋被任命为代总理,走向了中国政治的核心。
1976年1月28日,毛远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国锋同志厚道老实,能关心群众,能调查研究,能团结同志……我提议华国锋同志任代总理。”
毛主席
毛主席的态度十分坚定,这个进入中央之后始终不露锋芒的人成为了他的重要助手,担任了这个国家最核心的职位之一。
几天前华国锋与奉毛主席之命前来的毛远新谈话时得知了这一任命,他对此毫无准备,也没有被冲昏头脑。
华国锋坚持着自己的诚实,请毛远新帮忙转达自己难以担负重任。不过这没有改变毛主席的决定,反倒更让毛主席认清了华国锋“没有私心”。
毛主席对华国锋的支持不仅仅限于任命上,更在于实际行动上。4月7日他正式提议华国锋担任总理,以及中央第一副主席,等同宣布华国锋是他未来的接班人。
从此之后,毛主席接见外宾时也只让华国锋一人陪同。
毛主席
这项任命在当时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但事后却被证实是正确的选择。叶剑英同志起初也没有注意到华国锋——即便当时他已经是国务院副总理了,但少言寡语的华国锋“存在感”并不高。
后来他曾经评价:“毛主席慧眼识英雄。”
除了“老实”之外,毛主席还曾经称赞华国锋“有工作经验、忠厚、不蠢。”
“不蠢”这两个字看上去是很普通的评价,与“聪明”相距甚远,实际上是在暗示华国锋大智若愚。
他看似不声不响,实际上对局势洞若观火,在非常之时才展现出自己的大智大勇。这也是为什么叶剑英后来说:“英明领袖华主席是我提的,他当之无愧。”
华国锋同志与叶剑英元帅
华国锋能够做到这些,除了自己在基层多年的历练,与毛主席给他的影响以及鼓励也是密不可分的。
自从担任代总理之后,华国锋多次陪同毛主席接见外宾。尼克松第二次访华时,作为代总理的华国锋等在中南海游泳池之前迎接,并陪同客人们进入毛主席书房谈话,并且是唯一一个留下陪同毛主席的中方代表。
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当属1976年4月30日,陪同毛主席会见新西兰总理等五位客人。当日毛主席同他们只交谈了三十分钟左右,由于毛主席行动不便,华国锋在会谈结束后送客人离开。
随后,他返回毛主席的卧室中,向毛主席汇报了全国形势,并表达了对某些省份发展的担忧。毛主席宽慰了他,并颤抖着手写下了两句话:“慢慢来,不要着急”、“照过去的方针办”。
这两句话被华国锋传达给了政治局,但实际上毛主席还写了第三句话,这句话才是华国锋未来的信心来源:“你办事,我放心。”
华国锋同志与邓小平同志
事实也证明,华国锋的确是一个令毛主席放心的接班人。毛主席去世后,他同叶剑英元帅一起解决了最大隐患,扶大厦之将倾,带领中国重新走到了正确的道路上。
后人评价华国锋的时候,更多会将他作为两个时代之间的过渡人物。尽管从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担任中共中央主席,到1981年6月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辞去职务,他在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只做了五年时间,但他的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
在大家非常熟悉的“真题标准大讨论”上,华国锋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句话再次被提出,对此华国锋表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搞清楚,从团结的愿望出发。”
这是华国锋从未变过的坚持:一切从团结出发。为此他以自己的错误为例进行自我批评,要求停止对个人崇拜的种种宣传。
(从左至右)陈云、邓小平、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在当年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华国锋说道:“我是下了决心叫大家讲话。”
也是因为他的表态,与会的人们才都敢于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展开了对“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并获得全党的普遍认可,带来了思想的大解放。
与会的胡耀邦11月25日回家时高兴地说:“中国人民遭到的痛苦和灾难换来了今天整个民族的觉醒。”
少为人知的是,华国锋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中也起到了鼓励的作用。1966年袁隆平撰写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这篇论文当时引起了国家科委的高度重视。
袁隆平
正在湖南省主管农业工作的华国锋也注意到了这篇论文以及水稻雄性不育这个课题的重要作用。
然而,此后因种种原因袁隆平的科研小组陷入了困难之中,此时是华国锋给了他们支持和帮助。
1970年6月,在华国锋主持的湖南省第二次农业学大寨科技经验交流会上,他请来了袁隆平在大会上发言,介绍杂交水稻科研的情况。
这次发言让华国锋对杂交水稻有了更多了解,他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坚定支持,并与多部门联络协调,要求配合杂交水稻的实验与研究工作。
袁隆平
当杂交水稻的推广工作遇到难题时,又是华国锋站了出来。
1975年杂交水稻种植的优势已经显示出来,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农业部的领导一直忙于其他事情,无暇听取相关科研人员的汇报。
情急之下,时任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陈洪新给华国锋写了满满四页纸的汇报信,并请他当面听取汇报。
这封信在1975年12月20日寄出,短短两天之后华国锋便接见了陈洪新,听取了整整三个小时的汇报。
袁隆平
听完后他当即拍板做决定:中央拿出150万元支持杂交水稻推广,由农业部主持在广州召开南方13省(区)杂交水稻生产会议,加速推广杂交水稻。
几十年后谈起那段往事,袁隆平说道:如果没有华国锋的支持,想要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是非常困难的。
华国锋晚年也曾经提起这次经历,他诚恳表示:“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如果杂交水稻研究取得成功,那将是全世界一个划时代的贡献。”
事实证明此言非虚,也证明华国锋在这方面的确具备非凡的预见性。
华国锋同志与袁隆平院士
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农业打交道的华国锋,晚年退休后在自己的院子里种葡萄,先后种了五十多个品种,为此专门学习了葡萄的种植和管理技术。
据他的外孙女回忆,华国锋晚年喜欢果树种植,曾经多次去北京的果树种植基地与工作人员交流经验。
因此,每年秋天华家小院中的葡萄都又大又圆。这些葡萄不仅给他自己和家人吃,还会送到军队给战士们品尝。
可惜的是他晚年身体不好,患上了糖尿病,因此不可以多吃葡萄。每年葡萄成熟的时候,他都只能吃一两个。其他时间都要按照医生制定的标准严格控制营养摄入。
华国锋同志晚年
除了每年两次固定前往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外,华国锋很少离开北京,甚至很少外出,也不怎么谈论时政。
每当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拜访他时,他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干得都很好!”
如果说华国锋还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没能看到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
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的时候,他一直期待着去看一看中国人自己的奥运会。2008年8月1日他出院时,大家都以为华老能够完成这个心愿。
然而,因为病逝沉重,在开幕式的前一天他又住进了医院,这一次,他没能从病房中走出来。
2008年8月20日下午12时50分,华国锋逝世,享年87岁。
华国锋的一生,同样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作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功绩也必将彪炳史册。
华国锋同志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