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 正文

生肖酉鸡出生在寒衣节的命运如何的简单介绍

天边边有两条几乎与天平齐的路,西藏各族人民称它为“天路”。

天边边有支护路兵,他们用青春汗水架起内地连接西藏的“桥梁”。

生肖酉鸡出生在寒衣节的命运如何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突发8.1级大地震,应尼方政府请求,经中央批准,该支队出境前往尼泊尔救援。图为官兵在尼泊尔冒余震抢通受灾道路。(陆文凯 摄)

这支部队就是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他们担负着川藏线和新藏线2800余公里的大动脉养护保通,他们屡创战功,得到了西藏、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爱戴,尤其是2015年代表中国政府和军队赴尼泊尔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受到了世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从道班房到现代化营区

在祖国的版图上,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与多国毗邻,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由于受复杂环境的影响,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给西藏交通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川藏线和新藏线是内地连接西藏的重要陆路通道,对西藏的建设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然而,受自然灾害频发影响,这两条道路曾年平均通车时间远远不足半年时间。

于是,一支部队应运而生,他们常年坚守雪域高原,以长路为伴,守护着这两条祖国西部大动脉的畅通,促进边疆的稳步发展。

生肖酉鸡出生在寒衣节的命运如何

2013年3月,中尼公路樟木口岸段突降暴雪,致交通中断。图为官兵正对灾害路段进行抢通。(陆文凯 摄)

川藏线建成通车后,由于通行条件较差,加之每年灾害不断,严重影响了内地向西藏的物资供应。运输蔬菜进藏的车辆,如果遇上道路断通,车辆滞留上十天,老板就要血本无归。

经党中央批准,1996年和2002年,该支队分别上勤川藏线和新藏线,成为全军唯一一支以道路养护保通为任务的部队。

“想过西藏的艰苦,但没想到比想象中还要艰苦10倍……”一名老兵在回忆中说道。进藏之初,没有固定营房,只能住破旧不堪的道班房,条件十分简陋。

虽然道班房暂时解决了居住问题,但饮水、取暖、看病成了官兵们面临的现实难题。每逢大雪封山季节,没有柴火和水源,做饭成了炊事班最苦恼的问题,官兵们只好像冬天的兔子出来觅食一样,到雪山之巅寻找树枝回来生火,然后把雪融化成水用来做饭烧菜。

西藏的冬天,寒风夹杂着鹅毛般雪花,室外温度最低能达-40℃,官兵们在户外施工,脸颊、耳朵和手几乎都不同程度被冻伤,即使身上裹着厚厚的大衣,也无法抵御寒风刺骨。

“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睡觉必须盖两床被子,否则身体冰得无法入眠。”想起进藏之初的艰辛,几名老兵感叹现代化营房带来的幸福感。

“氧气进班排,24小时全天候供应热水,无人区种出绿色蔬菜,阳光大棚,地暖供暖……”多年后,一名曾征战“天路”的老兵自驾西藏来到老部队,对眼前的变化感慨万千。

“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四季备寒衣……”这成了官兵们过去工作的真实写照。

为解决基层官兵面临的问题,该支队集中精力解决基层洗澡难、用电难、饮水难等实际问题。

生肖酉鸡出生在寒衣节的命运如何

2016年8月,川藏线海通沟突发特大暴雨,致该路段30余公里道路不同程度受灾。图为该支队官兵正在解救滞留群众。(陆文凯 摄)

经过一茬茬官兵的努力,驻川藏线部队于2012年5月全部搬迁新营房,告别了道班房历史。近年来,新藏线基层营房设施也不断完善,官兵们也陆续住进新营房。

现代化营房焕然一新,官兵们扎根西藏、奉献高原的干劲也更足了。

“当得知被分配到西藏时,心情十分失落,直到亲眼所见,才觉得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去年刚入伍的云南籍新战士李文静跟班长谈心时说道。

如今,随着一栋栋耸立在雪域边关的现代化营房拔地而起,官兵们扎根西藏、奉献西藏、建功西藏的信心也更加坚定。

“强军标兵”谱写护路传奇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虽然养护条件滞后,但重重困难并没有难倒护路兵,他们像螺丝钉一样深深钉进路基中,用青春和汗水扎根岗位成长成才,他们是军中的“脊梁”,是践行强军的“标兵”。

距离退伍还有3个月时间,武志强看着一辆辆飞驰而过的汽车,心中满怀不舍。

过去16年,他一直工作在西藏阿里高原,新藏线是他战斗的阵地,红柳滩、界山达坂、红土达坂……有他深刻的记忆。他说,常年往返新藏线,亲眼见证了道路由土路变油路的变迁。

2008年,武志强在界山达坂担负道路养护任务,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劳作,空气含氧量稀薄,紫外线强烈,承受的疲劳往往比内陆大得多。

由于受不了恶劣环境的摧残,和武志强一起调过去的战友,不到几个月就申请到了其他单位,而他一待就是三年,整理路容、开拖拉机、抢险救援……这些工作他都干了个遍。

“当时条件差得难以想象,如若没有钢铁般意志,常人根本坚持不下来……”11年过去了,武志强从未为当兵到阿里而后悔过,他说,护路兵的工作是乏味的,但使命却是光荣的。

说起生死,武志强又想起了2009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当时一辆小型机械深陷沼泽地动弹不得,为了救援出机械,中队派出一辆东风车前去拖拽,不曾料想,东风车也陷进了泥潭。

凌晨12点,营救在无望中结束。东风车是中队唯一的运兵车,此时天空飘起了暴雪,返回营区的道路崎岖不平。狂风夹着片片雪花吹打在脸上一阵刺痛,积雪越来越厚,前进的脚步难以挪动。

“兄弟们,我们必须在绝望中杀出一条雪路。”作为班长,他带领班上成员突出雪灾重围,鼓励战友们勇往直前。凌晨6点,不远处眼见一丝光线,他们看到了生还的希望,此时天边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在西藏,除了面对恶劣自然环境,还要预防狼群袭击。在界山达坂那几年,住的是简易帐篷,冬天最低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晚上必须盖5床被子才能勉强入眠。

条件如此艰苦,晚上起来上厕所,都要在脑海里反复作斗争,不仅仅是因为空气寒冷,有时更要防御野狼袭击。

“有一次晚上起来上厕所,突然发现20米外有一双发绿的眼睛闪闪发光,并一步步朝我走来,当时吓得裤子都没提,撒腿就跑……”多年过去了,武志强还心有余悸。

经过军营16年的磨炼,武志强在机械操作方面已是官兵们认可的“大师傅”,他带出的20多名徒弟也奔赴重要岗位,履行护路兵的职责。

生肖酉鸡出生在寒衣节的命运如何

图为该支队养管的“天路72拐”景观(陆文凯 摄)

把视线转到川藏线,“天路72拐”是全国有名的“魔鬼路段”,集中体现了川藏线的奇险和灾害,这段路被有关专家称为“世界公路病害百科全书”。养护十七中队担负该路段养护保通任务,杨作善是该中队的一名养护能手,只要有他在,“72拐”的路坑都会被他降服。杨作善入伍8年,在“天路72拐”就待了7年,他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护路传奇。

生肖酉鸡出生在寒衣节的命运如何

2019年8月,该支队举办了首届“强军标兵”暨最美军嫂和最美家庭颁奖典礼。图为驻地领导为获表彰人员颁奖。(刘兴勇 摄)

2019年8月,该支队举办了首届“强军标兵”颁奖典礼,为来自全部队的14名“强军标兵”进行了表彰,激励全体官兵向标兵学习,切实树立起了争当标兵的良好导向,让官兵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

在川藏线、新藏线上,像这样的强军故事不胜枚举,一茬茬官兵坚守雪域西藏,用战斗的姿态守卫雪域“天路”,他们把有限的青春和满腔热血奉献在了这片高原,用军人的担当谱写了一曲曲“强军标兵”时代赞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强军目标的铮铮誓言。

护路不忘扶贫助学

西藏波密县通木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从通木村到波密县城短短20公里道路,有10公里是穿梭在原始森林的“羊肠小道”,村民们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从山里采摘的土特产。由于交通不便,采摘来的松茸、灵芝、木耳等特产无法外销,交通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瓶颈”。

生肖酉鸡出生在寒衣节的命运如何

2017年,该支队帮助波密县巴卡村搭建的钢架桥。(陆文凯 摄)

巴卡村距离波密县城数十公里,村里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以高原桃花和岗云杉林最为出名,是进藏游客们向往的“人间圣地”。但由于村里交通闭塞,抵达景点的道路仅为人行通道,车辆根本无法抵达,导致靠景点增收的愿景迟迟不见好转。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为参与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改变当地农牧民贫穷落后的面貌,该支队利用冬季大练兵时机,投入大量兵力和机械,为当地老百姓义务修路。

经过官兵们的努力,彻底改变了他们出行靠双腿、运输靠牛马的历史,如今进入卡达村、通木村、索通村、巴卡村的道路90%实现双车道水泥路。

“真的感谢人民子弟兵,要不是你们帮助修路,我们至今都无法摆脱贫困。”“你们是川藏线上的‘活雷锋’,是党派来为人民办实事的子弟兵……”建军节当天,索通村村民扎西和巴卡村村民仁青代表村里群众来到该支队机关,一边是前来向官兵们为村里修路表示感谢,一边是祝贺官兵们建军节快乐。

如今,村里的旧貌换了新颜,卡达村村民联合创办了合作社,他们把村民家中的羊进行了集中喂养,并负责专人进行管理,每到羊出栏,还来不及对外宣传,县里做生意的商人们就结伴进村购买。“通路前,村里的现状是背着羊出去卖,现在是外面的人抢着进来买。”看着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村民扎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由于靠近景区,客栈支撑着家中主要经济来源,没通路之前,生意一直不景气,现在游客都在网上抢着订房间。”家住巴卡村的仁青,开客栈有些年头了,修路之前不管如何经营都不见起色,现如今客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上变化。她说,每到旅游旺季,店里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收入相比过去整整翻了10倍。

这些喜人的变化都离不开武警官兵,是他们给村里打通了“致富路”。眼见沿线贫困村的藏族群众日益走上小康道路,该支队官兵也感到无比欣慰。同时传来捷报的还有波密县古乡武警爱民小学,在今年的小升初中,有2/3的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林芝市高级中学和波密县中学重点班。

生肖酉鸡出生在寒衣节的命运如何

20余年来,该支队坚持投入财力物力,为地方教育脱贫做了积极贡献。图为该支队官兵利用休息间隙到古乡爱民小学看望师生。(陆文凯 摄)

翻开该小学的建校历史资料,武警官兵是他们口中说得最多的人。古乡小学原来师生人数不足50人,是县里办学质量最差、升学率最低的学校,大部分农牧民面临两难选择,把孩子送古乡小学读,还不如留在家中帮忙放牛,把孩子送县城读,家中经济又负担不起。

“校园杂草丛生,校舍破旧不堪,每逢下雨教室就成了池塘……”这是20余年前古乡小学的真实面貌。

该支队上勤川藏线后,就和古乡小学结成对子,积极筹资为他们翻新校舍,聘请高学历教师,资助贫困学生……不到三年时间,学校师生人数增加到180余人,当地老百姓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纷纷把孩子送去上学,他们深知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后来,为了表示对武警官兵援助的感谢,他们把学校更名为“古乡武警爱民小学”。为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官兵们还与其结成帮扶对子,直等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如今,该支队官兵帮扶的贫困学生中,已有100余名从内地象牙塔学成归来,奔赴各行业工作岗位,参与建设美丽西藏、美丽家园。

西藏阿里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受恶劣自然环境影响,公路交通是阿里的命脉,也是阿里地区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命脉。阿里地区噶尔县亚沙新村地处偏远,道路不便;左左乡下左左村转场道路崎岖,环境恶劣,修建乡村道路是乡政府和当地农牧民的迫切需求。了解到驻地贫困乡村实际情况后,该支队把改善驻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视为自己的职责使命,积极投身亚沙搬迁新村精准扶贫工程建设和左左乡惠民工程施工任务,帮助驻地百姓打开了与外界联系的“致富路”。

新疆叶城县柯克亚乡是驻地较为贫困的乡,居住人口较少,教育资源匮乏,每年能考上大学走出去的学生少之又少。为鼓励当地小孩通过上学来改变命运,该支队与柯克亚乡6名贫困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每年每人资助5000元费用,直到完成大学学业。

……

据了解,该支队进驻西藏20余年来,累计修通了100余公里惠民道路,捐建了1所“古乡武警爱民小学”,帮助孔繁森小学30名孤儿圆梦北京,对沿线21余所小学进行了修缮,资助了1000多名贫困学生。

深情真爱撑起军人半边天

“耀武,我们婚期快到了,你赶紧回来,我在家等你呢。”2002年,排长袁耀武收到未婚妻朱红红的来信,那段时间他正在川藏线忙着护路,担负道路抢通的任务。

眼看婚期临近,最终袁耀武只向部队请了7天假。

生肖酉鸡出生在寒衣节的命运如何

2019年8月,该支队举办了首届“强军标兵”暨最美军嫂和最美家庭颁奖典礼。图为支队领导与获表彰对象合影。(刘兴勇 摄)

袁耀武匆匆忙忙赶回老家甘肃省镇原县方山镇,他们在镇上拍了一张合影,作为结婚证上的证件照。那天,没有迎亲队,没有隆重的仪式,只有两颗真心的交换,两家人的父母和几个亲戚就在镇上喝了他们的喜酒,人数凑起来还不到两桌,他们见证了袁耀武和朱红红走进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第二天,袁耀武欲言又止,不知如何开口向妻子解释即将要回部队修路的事情。朱红红理解丈夫的工作,她笑着说:“没关系,工作要紧,你要是着急回部队,我愿意跟着你去。”

第三天,朱红红便跟着袁耀武出发上高原。经过川藏线觉巴山时,汽车穿梭在数百米高的悬崖,朱红红紧紧抓着丈夫的手,出了一身的冷汗,丈夫说他和战士们每天都在这条路上跑,就是负责修这条路,保障道路的畅通,第一次走的时候都会怕,走多就不怕了。

那段时间,朱红红每天都跟着袁耀武在川藏线上护路,一起参加清理碎石、泥石流等抢险任务,她目睹丈夫的工作比她想象的更艰难,更危险百倍,曾好几次劝丈夫退伍回家:“耀武,我们回家吧!我们回去干什么都行。”

但袁耀武每次都坚定地说他是一名军人,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他就会坚守在这里。

生肖酉鸡出生在寒衣节的命运如何

2012年6月,川藏线海通沟突发泥石流,造成交通中断。图为官兵们帮助滞留群众渡过难关。(陆文凯 摄)

一天,塌方严重,道路完全受堵,过路的车辆滞留了三天,袁耀武带领官兵一边抢通道路,一边无偿地把食物提供给受困人员,受困人员握着官兵的手感激得泪流满面。

朱红红也被深深感动,他明白了丈夫坚守的意义所在,便全身心、无条件支持丈夫的工作。

之后,朱红红每年都会到西藏陪丈夫一起守护“天路”,她胆子也变大了,为了节省费用,她从成都坐车到芒康,一路颠簸三天,才能与丈夫见面,她都无怨无悔。

2008年,觉巴山路段出现塌方,袁耀武站在装载机上指挥操作手舒春红清理塌方体时,临江一侧的路基突然塌陷,十几吨重的装载机来不及撤离,一下子前倾,跌入路边70多米深的悬崖,袁耀武被重重地摔在了半山腰的石头上。入伍11年,袁耀武在川藏线上参加了上百次重大抢险任务,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没想到这一次他因头部遭受重创,不幸牺牲。

袁耀武的牺牲,对一家人的打击很大,父亲一夜白头,母亲因对儿子的思念落下了一身病根,朱红红和儿子并没有离开这个家,她说:“我老公做了这么伟大的事,我要替他尽孝。”

丈夫已经牺牲十多年了,朱红红一直珍藏着丈夫的军装,他觉得丈夫还活着,还在西藏守护“天路”,她要守护着这个小家。

这么多年,面对年迈多病的公公婆婆、年幼的儿子,朱红红果断放弃城里工作,回到农村老家,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全家的重担,她一边细心照顾公公婆婆,为公公婆婆端茶倒水、洗衣做饭,有病时陪在床头,平常里聊天解闷,一边上班维持家人生计,把孩子培养成人,他要让儿子长大后也像丈夫一样,做一名有责任感的军人。

2015年,在新藏线养护道路8年的张志平面临是否继续在部队服役的选择,担任代理排长兼操作手和修理工的他,是中队的技术骨干力量,部队希望他能够留队继续服役,为国道的畅通多做贡献。然而,家中父母年迈体弱多病,地里的农活没人干,老人期盼儿子能够早日回家,张志平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生肖酉鸡出生在寒衣节的命运如何

2019年1月,张志平妻子梅金娥不远千里来到新藏喀什探亲。图为一家三口在海拔4969米的麻扎达坂合影。(石开群 摄)

张志平向妻子梅金娥说了自己的焦虑,妻子却坚定地说,你是部队培养起来的,现在部队需要你,你怎么能在这时离开呢!我这就把工作辞了,回去照顾爸妈,你就放心吧!

第二天,梅金娥将城里的工作辞去,回到张志平的农村老家照顾公公婆婆,家中的大小家务事和农活全部包揽到自己身上。

妻子的支持,让张志平坚定地在部队服役,他所带的徒弟逐渐走上了主操作手的岗位,他们养护的麻扎达板冰雪路段通行质量不断提高,中队也多次被评为先进中队。

对于初上高原的人来说,高原反应是他们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军嫂张雪莲到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里看望丈夫马鹏时也不例外。

“嫂子您好,欢迎您来队探亲。”诊疗室内,卫士员一边热情打招呼,一边开始为张雪莲量血压、测血氧浓度、检查心肺功能,张雪莲眼中泛起了泪花,这些她都深深记在心里,她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丈夫坚守高原为的是什么,高原需要他们。之后,张雪莲鼓励丈夫要扎根雪域天路,要以国防事业为重,她愿意守护着“小家”。

儿子出生就携患先天性心脏病,她只身带儿子辗转多地寻医问诊,三载求医为子奔波,她撑起了家中的“一片天”,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20多年来,“护路兵”坚守“天路”的背后,承载着数万军嫂的默默支持与奉献。军嫂的情,温暖着边关雪月;军嫂的爱,铺满在雪域“天路”安全畅通的通途上。(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陆文凯 石开群)

责 编丨郭 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