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 正文

古民居命运如何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具东方魅力的木造建筑体系,这种建筑体系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建筑文明,它们既包括气势巍峨的宫廷建筑和皇家园林,也包括承载着民族文化、生态习俗的传统民居。

古民居命运如何

相比宫廷建筑的雕梁画柱,中国的传统民居更能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它们不仅数量庞大、分支繁多,而且各具特色,很多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的传统民居散落在各省、自治区的城镇、乡村,它们和周边的山林湖泊、生态民俗融合共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包括北方的四合院、西北的窑洞、江南的徽式建筑、福建的土楼、两广的骑楼、云南的一颗印、新疆的阿以旺、西藏的碉楼等。

古民居命运如何

云南一颗印民居

传统民居有多值钱?别被它们老破旧的外观所迷惑

2015年湖北恩施侗乡自然风景区内展出了一座名叫“楠木老屋”的木结构古建,这座120平方米左右的古建中,七成以上的木结构都是金丝楠木,以能确定的数值,估价就超过一千多万元。而这座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老木屋在被发现之前只是当地城镇规划建设中即将被拆除的老旧民宅中的一间。

古民居命运如何

估值超千万的传统民居《楠木老屋》

金丝楠木修筑的民宅只是极端个例,而二十几年前的这个案例却值得我们深思。

1996年,曾经留学于中央美院的美国女士南希•波琳在安徽休宁县黄村旅行期间碰到一座即将被拆除的徽派传统民居,她对这些粉墙黛瓦的古村落着迷,意识到如果它们被拆除将成为建筑文明的遗憾,于是立即返回美国筹集资金,最终得到投资公司Fidelity及基金会1.25亿美元的支持,买下了这座名叫荫余堂的徽州民宅。

古民居命运如何

荫余堂是典型的徽派建筑

古民居命运如何

荫余堂会客厅

之后这座民宅作为当时中美文化交流计划的一个项目,被拆解出2735个木构件、8500块砖瓦、500石件和当时屋内摆放的生活、装饰用品,装了满满19个集装箱后运抵美国萨勒姆镇迪美美术馆。

古民居命运如何

南希女士和来自美国的建筑工程师在拆解现场

到达美国后美方特地从安徽聘请专门的能工巧匠,对荫余堂各个部件进行测量、登记,将损坏腐烂的木质部件按原样重新打造,然后再按原设计重新组装起来,前后历时7年,2003年6月,荫余堂正式向公众开放,第一天参观的人数就突破一万人。

古民居命运如何

来自安徽的能工巧匠正在重新打造破损的构件

原来在我们很多人眼里老破旧的乡间民宅,它所承载着艺术价值多到可以成为一间博物馆。

古民居命运如何

拆解前的荫余堂内部

古民居命运如何

在博物馆组装完成后开放的荫余堂内部

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势在必行,但是难点在于很容易陷入传统文化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冲突的困局

楠木老屋因为贵比黄金的金丝楠木而被木贩子发现,甚至在网上被谣传估价8亿,在被发现之前它险些被直接拆除。同样的,荫余堂只是成百上千座徽派传统民居的一员,它幸运地飘洋过海到美国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当地更多的传统民居只能继续面临着破败废弃和被拆除的困局,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文化民居真的得靠木贩子和外国人来帮忙传承吗?

目前,我国乡间传统民宅的保护难题在于这些传统民宅的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相冲突。

古民居命运如何

有国内学者曾经对江西赣县客家古建筑的现状进行调研,结果发现结构完整、屋面清洁、四周排水良好的古建筑只占整体的20%;10%已经被拆除后只剩下断壁残垣;20%被彻底拆除后在原地建立了新的砖混结构房屋;剩下的50%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古民居命运如何

变成了养鸭房的传统民居,图片来自<乡村古建筑的保护与管理>

赣县客家古建筑的现状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大部分乡土传统民宅的普遍现状。

一方面,修缮古建筑需要投入大笔的资金,除了旅游风景区的建筑,乡间边镇里的传统民宅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民宅的房主都没有太多的资金去维护它们,一些位置较好的古建甚至需要为乡镇经济建设用地让位,过去20多年间,全国有大量的古镇因为经济开发而被拆除,一些被保留下来的古宅也处于半废弃的状态,与身边的现代建筑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古民居命运如何

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古民居,图片来自<乡村古建筑的保护与管理>

另一个方面,那些存在于乡间的传统民宅毕竟是农耕时代的产物,这些建筑大部分不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它们大多有以下的这些问题:屋面和墙面防水能力太弱,缺乏现代卫浴系统,雨污排水系统缺失,后装的电线裸露在木头柱子和横梁上,消防设施基本没有,并且大部分传统民宅为单层或者2层的木结构建筑,空间利用率低等等。

这使得一些传统村落中,常常是几座崭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住宅旁散落着一两座破旧的传统古宅,很多古宅只是房主没钱建新楼而得以保留下来的,并非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更不是村民的意愿。

古民居命运如何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戴志坚教授在组织福建省内的古村落保护调研中就碰到了这样的难题,有村民很不客气地说:“这么破的老房子有什么好看的?你们整天来,都说很好,要保护,让你们搬进来住你们愿意吗?”

村民想改善自己的生活空间无可非议,保护文物建筑不能以牺牲他们的生活质量为前提,问题在于如何平衡二者的需求。

古民居命运如何

乡村文化旅游拯救了一批嗷嗷待哺的文化古宅,但是更多的废弃古宅只能待拆

开发乡村旅游文化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全国范围内,一个个旅游城镇的建立,不仅发展了当地的绿色经济,更使得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建筑得以完整保留,也激发了人们对本地历史文化、生态习俗的探索热情。

古民居命运如何

西江千户苗寨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郎德上寨古建筑是个典型的案例,在旅游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当地保留了村寨文化和原始的生态习俗,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俗风情村寨游览地,很多游客纷纷前来打卡体验。使得当地以铜鼓坪为中心的村寨布局以及选房基、上大梁等建房习俗得到了完整的保护,也让当地更多年轻人积极投身到传统的苗族民俗活动中来。

古民居命运如何

郎德上寨民俗表演

当然,旅游文化这手灵丹妙药并非适合所有的乡间古建,交通的便利性、当地古建的集中度、古建有没有突出的特色、古建的完整度等都会影响它们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前景,比较下来,七零八落地分散在乡间的大部分古建都不符合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2008年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闻名中外,但是除了榜上有名的7个古村落和46 座方圆土楼得到了保护外,周边零散的1万多座土楼成为它们的背景,陷入自生自灭的窘境,等待它们的还是被拆除的命运。

古民居命运如何

那就拆吧,建筑师们给这些珍贵的传统建筑元素找到了与现代共存的方式

社会总是在不断进步的,除了那些成为博物馆、旅游小镇的古建,大部分传统民宅不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而被拆除,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部分,只是这个进步过程中,我们如何保留下这些传统建筑的一些精华,传承到现代建筑设计中。

事实上,国内外的许多知名建筑师们都在研究着如何传承这种建筑文化,一方面,他们中很多人从小受到传统建筑文化的熏陶,从而投身建筑设计领域,另一方面,专业知识素养告诉他们,如果想要传统建筑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那么它们必须融入到现代的生活场景中,适应安全、健康、舒适和节能环保的现代建筑标准。

古民居命运如何

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又不失古典韵味的古建元素

第一个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建筑师王澍一直致力于将民间传统建材循环利用于现代建筑中,他认为很多民间工匠的技艺在现代建筑开发中仍然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着眼于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设计思路,王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视保留那些在城市化进展中被湮灭的文化和历史元素。2006年,王澍带着由6万片旧瓦建成的中国庭院来到意大利威尼斯的建筑双年展,这座名叫<瓦园>的建筑是中国国家馆在威尼斯的首次亮相,6万片瓦片全部来自旧城拆迁回收的旧青瓦,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可持续建筑概念的探索。

古民居命运如何

王澍的瓦片墙,图片来自网络

同样是2006年威尼斯的建筑双年展,新生代建筑师马岩松的城市概念作品<北京2050>中,将水滴一样的现代造型散落在北京老城区的胡同小院中,让传统建筑与现代生活融合,为传统文化建筑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古民居命运如何

马岩松的城市概念作品《北京2050》

顶级酒店与传统民居的结合,让这些民居的艺术价值得到无限地放大

顶级酒店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参与对这些传统民居素材的修复无疑是目前为止最为高端的做法。

上海养云安缦成为国内最贵的酒店之一,它的贵并不在于奢侈素材的堆砌,或者现代科技元素的加持,而在于与传统江南建筑文化的高度融合。

古民居命运如何

外表看起来就像江南园林的上海养云安缦

2002年,江西省内一个古老的村落受到水库修建项目的影响,为了挽救这个村落内受到大水威胁的古树与明清徽派建筑,安缦组织了一支精通中国古建筑的工程师和专家团队来到江西的30 个即将被拆除的古建村落,精心拆解下珍贵的古建筑构件后运输到上海,以文物修复级别的精雕细琢将它们还原在养云安缦的建设中,总投资33亿元,历经10年的开发建成了这座犹如文化民居博物馆的酒店。

古民居命运如何

拆解中的古村落构件

古民居命运如何

拆解下来后精心记录的构件

古民居命运如何

养云安缦酒店内部

顶级酒店对中国传统民居素材的喜爱也走出了中国,斯里兰卡科伦坡香格里拉酒店餐厅的设计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民居的装饰元素,主案的日本设计师专程来到中国,从拆解下的传统民居中回收砖瓦等素材,运抵科伦坡后组装成20几种精美的中式图案,装饰在著名的香宫餐厅的墙面上,使得这些险被丢弃的材料在异国他乡以一种高雅的格调展示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

古民居命运如何

斯里兰卡科伦坡香格里拉酒店餐厅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注意墙面上的装饰瓦片图案

写在最后,如果一定要拆,请把文化也拆解出来,一同传承

在全球化日趋加快的今天,很多人追求现代建筑的高大、气派,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淡薄,殊不知我们所遗弃的传统素材在别人眼里却是一种中国历史文明的象征。

传统民居的保护不能只是依靠博物馆或者旅游小镇,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在酒店、餐厅、会所、民宿、景观甚至居家的建设中充分利用这些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素材。

对于一些废弃的传统民居,如果一定要拆,请把文化也拆解出来,一同传承在现代建筑文明中。

古民居命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