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垣四象是我国古代对星空的划分,它们的起源远在周、秦以前。三垣是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作为星官,紫微垣和天市垣的名称先在《开元占经》辑录的《石氏星经》中出现,太微垣的名称晚到唐初的《玄象诗》中才见到。每垣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天区,内含若干 (小) 星官 (或称为“星座”),据《清会典》所载,甘氏、石氏、巫氏 (甘德、石申、巫咸) 的划分互有不同。各垣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故曰为“垣”。
在《史记·天官书》中也可见到和这三垣相当的星官,但其名称和星数则有所不同。可见三垣的形成曾有过一段演变和调整过程。在《步天歌》中,三垣成为三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也以“三垣”的名称来命名。
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在北斗东北,有星15颗,东西列,以北极为中枢,成屏藩形状。东藩8 星,由南起叫左枢、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卫、少卫、少丞。西藩7星,由南起叫右枢、少尉、上辅、少辅、上卫、少卫、上丞左右枢之间叫“阊阖门”。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在北斗之南,轸宿和翼宿之北,有星10 颗,以五帝座为中枢,成屏藩形状。东藩4 星,由南起叫东上相、东次相、东次将、东上将;西藩4 星,由南起叫西上将、西次将、西次将、西上相;南藩2星,东称左执法,西称右执法。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在房宿和心宿东北,有星22颗,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形状。东藩11 星,由南起叫宋、南海、燕、东海、徐、吴越、齐、中山、九河、赵、魏;西藩11 星。由南起叫韩、楚、梁、巴、蜀、秦、周、郑、晋、河间、河中。
中国古代将天空分成东、北、西、南、中区域,称东方为“苍龙象”,北方为“玄武 (龟蛇) 象”,西方为“白虎象”,南方为“朱雀象”,是为“四象”。后来古人又将其与阴阳五行五方五色相配,故有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之说。
后又将其运用于军窖军列,成为行军打仗的保护神,如《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 (雀) 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陈皓注曰:“行,军旅之出也。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又曰:“旒 ( liú,旗子上的飘带) 数皆放之,龙旗则九旒,雀则七旒,虎则六旒,龟蛇则四旒也。”即说其表现形式是将“四象”分别画在旌旗上,以此来表明前后左右之军阵,鼓舞士气,达到战无不胜的目的。《十三经注疏·礼记·曲礼上》论及其作用时说:“如鸟之翔,如龟蛇之毒,龙腾虎奋,无能敌此四物。”可见其作用之大。